滨海文化

主页 > 科技 >

科技

山东省农科院第三届农业科技成果秋季拍卖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2-10-31 15:54:09

  人民网济南10月31日电 (刘颖婕)金秋十月,硕果累累。10月31日,山东省农科院第三届农业科技成果秋季拍卖会在济南举行。本次拍卖会遴选了全院20家研究单位的46项标的参与竞卖,最终总成交金额5205.2万元,溢价率109%。其中,玉米新品种“鲁单513”、大豆新品种“齐黄39”均以1000万元价格成交,为落实国家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的粮食生产目标,装上了良种的“中国芯”。

  据悉,参与本次拍卖会的企业共128家,包括15家来自安徽、河南、新疆、浙江、江苏、江西、辽宁、湖北等8个省及自治区的企业。参与竞拍的成果涵盖了作物、检测、农产品加工、农机、农药等多个领域。通过专家报名、单位推荐、综合筛选等流程,遴选出全院成熟度高、有市场需求的44项科技成果和2项平台共建服务项目。其中,作物新品种19项,新产品1项,新装备2项,软著6项,专利和技术15项,部分成果居国内同领域领先水平。本届拍卖会的参拍单位和成果数量较上届拍卖会都有提升。

  此外,在吸收借鉴两届拍卖会的经验基础上,本届拍卖会更是亮点频出。一是首次推出软件著作和平台共建合作权的拍卖,推动了农业科技信息和科技服务产业化的进程;二是成果价值评估方式上更加侧重于市场导向,将成本评估与市场评估相结合,更加真实反映成果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三是成果推介方式更侧重于精准性,针对不同的专业人群开展分类推介。

  几年来,山东省农科院坚持以“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总战略,以“推倒四面墙、迎来八面风”为总基调,以“实干兴院”为总要求,以综合改革为总动力,以破解科研生产“两张皮”为总目标,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总动力,不断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研发并转化推广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和推动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的省份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介绍,2020年以来,山东省农科院深入探索建立符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模式和路径。出台“1+7”成果转化制度政策,形成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意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在全国首创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机制,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明确界定收益分配权限与比例;建立完善院所两级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机构,组建了一支由3名专职技术经理人、25名兼职技术经纪人及84名专职人员组成的成果转化队伍,全程服务科研人员成果转化;联合各级政府和科研单位,建立省级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地市分中心和县域工作站的金字塔式架构,形成了纵向联动、横向联通的“省-市-县”三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瞄准特色农产品及区域优势主导产业,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共建7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0家创新联合体,边创新、边转化、边研究、边推广。

  制度的创新,路径的丰富,让全院科技成果转化意识逐步加强,氛围逐渐浓厚,积极性日益提升,过去两年,山东省农科院成果转化合同金额5.02亿元,到账收入2.78亿元,真正实现了科研人员的“名利双收”。

  山东省农业科技成果秋季拍卖会是山东省农科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的具体行动。目前已连续举办了两届秋拍会,61项成果拍卖总金额达2.22亿元,7项成果成交价过千万,敲响了山东农业科技成果拍卖第一槌。其中,布鲁氏菌活疫苗生产经营权成交额达到6000万元;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新型弱毒疫苗成交额达到4050万;“矮杰”甜樱桃矮化砧木新品种成交额1250万元,创我国果树品种转让金额记录。

  “科技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重要通道。”山东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李长胜说,通过以科研单位主导、企业承接、市场化运作的成果拍卖活动,更快、更直接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