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科技 >

科技

每日优鲜公司传言解散事件,不少企业找到脉脉删帖

发布时间:2022-08-08 09:57:55

  “在脉脉上,你可以找到任何人,也能知道任何企业的秘密。”

  拼多多员工猝死、B站小姐姐等轰动事件中,很多消息源都来自脉脉的职言匿名交流区,因此网友中有了以上说法。对于脉脉来说,每次热点在社区发酵后,引发的职场人观点争议,企业随之而来的删帖要求,都在考验平台的公正。

  作为用户数为1.2亿的职场互动平台,国内大厂中超一半人活跃在脉脉上,说着在公司内网不敢说的话,因此脉脉被形容是“大厂都想收购的平台”。这一特点让其收获了流量,也让脉脉成为用户眼中的吃瓜社区,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脉脉还是一家商业公司,对标美国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2016年被微软以262亿美元收购)。

  而脉脉自2018年D轮融资2亿美元后,再没有传出进一步资本化的进展消息。其实,对于脉脉来说并非没有“快捷”营收路线,脉脉创始人、CEO林凡向Tech星球透露,甚至有企业提出1000万元的合作求删帖。但这种事情属于碰线行为,而且并不是标准的业务营收,脉脉需要形成自己的职场价值与商业化能力,而非流量型的职场树洞。

  LinkedIn 的路径并非简单复制即可,脉脉如何探索职场App的终极形态,对于林凡也不是一道简单题。据悉,其近一年经常在内部写日记,将自己思考的点传达给高管们。求变也在深刻影响着这家公司的发展变化,这在脉脉App 6.2.18版本中变化非常明显。

  这版脉脉App中的“职言”降级到二级页面,同事圈、推荐和热榜升级到首页面,体现出自然流量向内容运营的思路进化。“注重人与之间关系的社区,后续发展都会展现出一些媒体的属性”,脉脉高级副总裁、社区负责人牛章鹏告诉Tech星球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知乎/B站/小红书等社区平台的发展,现在都有一些这种趋势。

  脉脉希望社区告别无序的自生长状态,爆料/吐槽/申诉这些情绪化的内容并无不可,但脉脉更希望让分享、求教、合作这些业务化的内容,占据平台的主导地位。

  这也是近几年脉脉的巨大变化,曾经熬垮领英、赤兔等一众职场平台,仅剩脉脉一家独大后,才发现最大的战争,是打赢过去的自己。

  “脉脉做了很多有趣的职场实验,也推出了产品化服务”,林凡告诉Tech 星球,这是脉脉近期悄然推进的动作。比如,在脉脉内部实验的CEO加权,让少数企业管理者与数量众多的员工平权投票功能上线。在行业看来,这不仅是争取月薪3000的员工与月薪30万的管理者平等对话,也是争取事件最后没有陷入情绪导向的庸众胜利。

  如何探索出不同于LinkedIn 的职场服务之路,脉脉走了8年。如今在流量导向结束后,脉脉是否给职场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变化?

  删帖与职场社区的平衡

  Tech星球:现在脉脉是源头的行业热点事件比较多,此前的拼多多、阿里以及B站事件,包括近期的每日优鲜公司“传言解散”事件,据说有不少企业找到脉脉删帖?

  林凡:曾经有企业说1000万,只要你帮我们把这个事儿给删了,你就可以拿到这个单子。当时我们商业的负责人跟我讲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应该是非常期待老板说OK。但我说1000万也不要,他就疯了,哈哈。

  Tech星球:删掉很多人也不会注意到,但你觉得这是一个社区的规则?

  林凡:对,觉得这是我们需要坚持的底线和红线。所以,一边是不断有企业天天在骂我们不删帖,然后给我们律师函;另一方面,用户也天天在骂我们,说脉脉肯定就是删帖收钱。其实你坚持做这件事也挺累的,因为你两边都不讨好。

  Tech星球:如果两边都难以讨好,脉脉会参考贴吧吧主自治的这种思路?

  牛章鹏:我们现在也在开始尝试一些用户一起治理的机制,大体上的思路还是分为两块:一块是说我们这个团队要起到平台的责任义务,把触碰底线的内容要去掉。

  第二块就是,整个社区环境在底线之上,如何能够变得更好。因为我认为每一个圈层它都有自己的文化,比如西二旗文化和金融街文化,我感觉画风应该很不一样。用户还是最了解自身,所以会根据用户对社区的贡献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帮助打理一些社区的事情。

  Tech星球:据悉为了避免用户单方面权重过高,脉脉还引入了CEO加权等措施?目前从社区表现的情况看,效果怎么样?

  林凡:我们才刚刚开始实验,大致是这样:当有人觉得某些帖子有问题,他就可以发起公投,要求删帖,然后大家可以开始投票。投票的过程中,员工肯定人数多,管理层肯定人数少。所以这时候你会有一个问题,如果每个人都是民主一票的时候,那么管理层就比较弱势对吧?怎么解决?那就需要给CEO加一个加权,这时候他就可以跟员工去相提并论。

  Tech星球:如何计算好赋予的权重高低?最终让两方觉得平衡?

  林凡:这种平衡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最近我就做了一个实验。

  我们最开始在脉脉自己的同事圈里面开放,当时我就发了一个帖子说求点赞、求回复,增加我的贡献值和社区权重,然后大家也很给面子,我看了一下公司大概有1/3的员工参与了评论或者是点赞。

  没想到的事情是,过了三天以后就有人发了一个公投说删掉CEO这个帖子,因为这个帖子没有什么价值,水帖。

  我一看投票的里面,支持删帖的投了50多票,反对删帖的只有20多票,我肯定先冲出去投反对删帖的票,但我只有6票,结果还是50:26。我想说不行,我还有投票加倍的功能。乘2以后,两边就相差就不多了。

  后来我又发了个帖子,呼吁大家求不删上一条。结果在我发完这条帖子,有更多人去投票要求删帖。我这个求不删的帖子,也有人发起的公投说要删。

  Tech星球:你怎么看这一结果?

  林凡:其实后来我还利用CEO另外一个特权,就一票否决。我在一周内有一次不允许删帖的权利。结果第二天,那个一开始的帖子还是被删掉了,你很努力去拉票了,但是保不住帖子,这种情况下CEO还是稍微弱势了一点点。

  最后我把那个求不删的帖子也删了,然后我把这两个帖子放在一起总结,我说这是民主的胜利。因为我这个帖子其实是有问题的,确实是一个水帖,他没有给社区创造价值,但是因为我在实验,我想引发一些互动,但最后大家投票觉得这种操作还是不对,就投票给删掉了,这个事情本身我觉得也是正确。

  Tech星球:结果都在情理之中,你认为取得社区取得最终平衡了吗?

  林凡:总体来讲,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间,CEO还是有一点点弱势。我用我的例子讲什么叫弱势,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好玩,它不涉及到一些观点之争或者怎么样,但假设真碰到一些比较严重冲突问题的时候,这时候是不是CEO乘2的投票数还是不够?

  这个问题我们其实也不好讲,所以我们开始在更多同事圈里面做这个实验,看一看用户的行为和实际的结果,到底哪个是合理的。目前投票这件事在公司内互动率很高,甚至有同事为了测试举报功能,去投票举报我已经离职。Anyway,大家很有兴趣去测试各种场景,我们再调整这个权力的大小参数,我觉得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个事儿。

  Tech星球:这件事确实需要长期试验,但有很多事是否结果不重要,情绪释放更重要?

  林凡:其实本质上,很多事情还是一个集体决策的过程。很多事情我们要可以看得出来,是说很多人很生气,还是少数人很生气?我举个例子,比如阿里女员工被侵犯那个事情,当时是所有阿里员工都很生气。

  Tech星球 :从这些事情中 ,你对于关于加权背后有哪些思考?

  林凡:我觉得更多是公司管理层要面对的问题,一定是你在管理的机制上面出了问题,才会导致你所有的员工都很生气。所以,我觉得今天并不是说,要保证企业想删的每个帖子都能删掉,而是我们今天要看今天你是跟大多数人为敌,还是跟少数人为敌。

  说回到CEO加权的机制,我们并没有采取51:49这种简单多数判定,所以今天CEO在这个公司里面能得到多少人的人心很重要,你不能说最后我给你一个乘以10的权限,最后90%人都反对,只有10%的人支持你,你还能够特立独行,我觉得也不对。目前CEO投票是乘以2,我觉得一般不太可能超过3。因为你3的话就是25%的人赞同你,75%人反对你,这个事情我觉得已经是一个极限了。

  Tech星球:刚才也提到给了CEO几个特权,比如说不能删除是吧?

  林凡:对,不能删除的考虑是这样的,今天有公司要发一个公告,比如脉脉之前取消了房补,确实是一个好的福利措施没了,如果大家也发起一个公投说要删帖,试图让这个消息消失,并不合逻辑。当然这个权利一周只有一次。

  鼓励公开透明的新型关系

  Tech星球:目前看到,职言上有些发言已经可以打标签了,提示有问题或者偏激。

  林凡:对的,这时候它是算法在解决这些问题。

  Tech星球:目前脉脉上线了职言标签、唯一ID,引入CEO加权,以及圈子权重升级,是否意味着脉脉在鼓励公开透明的关系?

  林凡:对,这是产品带来的结果。我们做这个事情的出发点更多是用户需求,因为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一群人在一起,他们之间的共同的话题会更多。而大家要进这圈子,就要留下身份信息。

  圈子本身服务于脉脉社区的信息闭环,因为拥有共同身份的人可以进入共同的同事圈、行业圈、工种圈,圈子里的用户更容易谈得来,谈的过程就会产生更多的信息,从而吸引更多人进入圈子,进入圈子就要留下身份,这些因素互相促进形成信息的闭环,带动飞轮转动的更加顺畅。而这些信息的沉淀也会变得有价值,打破很多的职场壁垒。

  Tech星球:脉脉的公司点评这块也是做了很长时间,目前看对一家公司的评价,相对来说是否已经客观完善?

  林凡:我觉得还没有。这个事情可能大概是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完善,但我们自己觉得今天比半年前发布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变化和改进的。

  首先,在产品的机制上面,我们在点评者这边需要留下更多的信息,比如说他的工作时长,在职的时间或者还是已经离职,各种点评的维度让他去筛选,引导他去正面的一些信息书写。

  我们一直相信今天每个个体都是主观的,当你有足够多人点评的时候,所有的主观凑在一起,就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客观的评价。

  在企业维度的话,第一我们给企业回应点评的权利,在很多电商的网站上面,我们并不是说看到差评就不买这个商品,我们更多是说,差评以后企业怎么回复,甚至媒体怎么写一些企业的信息,所有这些东西聚合在一起,一个完整的、更多维度的公司点评就诞生了。

  Tech星球:你觉得最终的企业点评模式是什么样?类似大众点评的分数还是其他维度?

  林凡:我觉得可能不是简单的大众点评分数,它会很多维度。比如说,涉及到公司好或者不好,其实不是一个标准,它跟每个人的需求是有关系。

  如果今天我很穷,在我看来只要愿意发高薪的都是好公司,甭管他加不加班,领导PUA不,只要钱赚的多,我就去。还有一类人是现在不缺钱,做的事一定要有意义或者你在这里成长的快,能给我更大的机会,很多创业公司是这样的,也有人更愿意去。今天没有一个完美的公司,所以我觉得说它不是说“好”,而是说你适合谁,这个是公司点评的终极意义。

  Tech星球:让职场人和公司更公开透明,脉脉想打造一个职场的“信用银行”?

  林凡:对。其实我们是本质上是把人和企业的长期特质都沉淀在上面,对于用户,我今天去了哪些公司,我选择什么样岗位,我多长时间换一份工作,我的title晋升的速度,所有这些东西其实都是人长期的职场Credit(信用)。

  对于公司,它招过了这么多人,这么多人给它点评了,这么多人选择好不好,所有这些东西就是一个企业长期的沉淀,一旦人和企业长期沉淀在这边的时候,更多人脉相关的服务就能够有更好的底层基础。

  服务是比流量更重要的事

  Tech星球:脉脉越来越多提到服务化,从早期社交到商学院,再到社区与招聘等定位,你认为职场App最终应该一个什么样的模式?

  林凡:其实,我们没有经历那么多变化,我们最早大概在2020年之前,脉脉做的是职场社交,所以是LinkedIn(领英)的这种模式,然后2020年到现在或者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们的定位应该是叫社区+招聘。

  终局的角度上来讲,我们就说它是信息+服务,就是说,社区本质上是提供信息的一种手段,但是我们可能会融合上很多其他服务。

  服务的话,因为社区有很多的人和人之间的连接,比如招聘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连接,销售找客户也好,投资人找创业者也好,你会发现在找人的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

  Tech星球:整体上,你认为脉脉是从内容到服务驱动的飞轮效应?

  林凡:对,我们自己认为本质就是两个关键的闭环,一个关键闭环是信息的闭环,一个是服务的闭环。左侧是信息的闭环,更多的内容生产者,会产生更多的内容,然后就会吸引更多的内容消费者,这样更多消费者就会转换成为更多的生产者,这个闭环不断的在社区体系里面越滚越大。而左边信息的飞轮会带动右边人脉服务的飞轮转动。

  正好脉脉做了很多圈层,做了同事圈,做了工种圈,做了行业圈。由于用户要进这些圈层消费内容的话,需要留下相关的身份信息。有更多优质的用户在脉脉,就会有更多的人脉需求方来找这些用户,需求的沉淀就会让很多人觉得留下身份信息是有价值的。这个就是脉脉的人脉服务的飞轮。左边是信息的飞轮,右边是服务的飞轮。

  Tech星球:早期脉脉广告收入最主要,为何后期要变成招聘服务为主?

  林凡:传统的社区是这样的,更多的流量带来了更多的关注,更多关注以后就带来更多的点击或者是广告,这是一个飞轮效应的模式。

  我举个变化的例子,比如说抖音早期也是广告为主,如今也电商崛起后,它也是双飞轮模式了。因为它不想简单地卖流量广告,他要开始做深度的电商服务。所以我觉得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双飞轮模式。

  Tech星球:脉脉为双飞轮打造了哪些产品服务?

  林凡:我们最主要的就是两个。一个是招聘服务的资源型产品“人才银行”,就是企业明确了岗位的主要需求之后,想找哪些公司什么样的人才,脉脉会把符合这个需求的人选存到企业的人才银行里,这样企业与人才之间就会产生连接。

  如果企业有好的消息,比如说企业融资了,人才银行里面的用户就可以看到这条消息的Feed流。而如果人才被其他猎头/HR询问了,脉脉就告诉通知企业,“人才银行”里面的某些人,你值得去跟他再聊一聊了。

  另一个是销售找客户的服务。销售逢年过节给你发微信消息,中秋节快乐、元旦快乐、春节快乐,其实也挺无聊的。所以我们给销售提供企业情报信息产品,假如有企业融资/做产品/办活动的需求,这些情报都会Push到相关的用户,给销售提供了一个跟客户能够聊几句的由头。就会促成销售主动站出来联系合作。

  Tech星球:目前国内职场App的用户覆盖率达到什么比例,注册的用户中有多少人上传了简历?

  林凡:体验过职场社交平台的用户数其实还是不多,如果说从活跃用户占整体职场人比例的角度看,可能10%都不到的样子,我觉得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从脉脉的注册用户来看,60%-70%的用户都上传了简历。

  Tech星球:用户在脉脉上向公司开放查看简历的比例有多少?

  林凡:大部分人是开放的,因为大部分人不是有那么强(封闭意识)。失业后如果都没人来找自己,这件事情对很多人来讲也不会开心。

  Tech星球:目前整个招聘中,哪种模式会占主要,比如说自主投递还是猎头挖掘?

  林凡:主要是来自于猎头挖掘,大概能占到50%多一点的样子,自主投递可能占加起来40%多。总体来讲,猎头挖掘它的人群质量高,他要找那种什么总监、 VP、总经理类似的,然后自主投递的可能是普通的职场人。

  Tech星球:脉脉还做了专家网络服务,跟早期流行的“在行”业务有点类似?

  林凡:不太一样,在行是C To C模式,但我们现在的专家业务其实跟凯盛、GLG一样是B To C。通过脉脉付费找到这个行业的专家,一个小时3000块钱或5000块钱,然后能够不断的学习这个行业最新的一些动向和知识。

  做这件事的意义在于,目前你在互联网上面,能获取到的有效信息可能只占到20%,剩下80%的信息还是在行业专家的脑子里面,所以,这是为什么今天有这么多的人去寻找专家服务。

  Tech星球:脉脉上面本来有大量的企业人才,做这件事是否顺利?

  林凡:我们开始跟B端去提供这样的服务,这个服务的增速会很快,因为我们现在差不多每个季度的收入复合增长率50%左右,二季度比一季度增长50%,一季度比去年的Q4增长50%,这个业务很大的潜在的机会,而且很多的互联网大公司、知名的投资机构都是我们的客户。

  Tech星球:如何让脉脉的专家愿意去做这件事?

  林凡:2007年、2008年的时候,当时GLG找到我,一小时2000块钱,问我搜索引擎的未来的趋势是什么。他不是打听搜狗的东西,我肯定不会告诉他,但我很愿意跟他讨论我对行业的insight,那是我的洞察。

  所以这件事,第一是脉脉上面很多中高端的人才会因为自己也被称呼为专家,挺开心的;第二个是说,他能赚到钱也挺开心的;第三个事情是脉脉也能赚到钱,那也很开心。

  Tech星球:凯盛正在筹备上市,脉脉这块业务有类似打算吗?

  林凡:我们也正在准备拆分这个业务。

  Tech星球:又知道个独家消息。另外,脉脉还在推进的销售线索转化的业务,做得怎么样?

  林凡:传统的销售拓客方式里,一般是打前台电话、堵门陌生拜访等。

  在脉脉上,销售可以先加客户好友聊起来,然后通过脉脉提供的情报服务,就是互惠互利的一种状态。在脉脉上面,这块业务的规模更小一点,但它增速更快一点,它的环比都已经是超过 100% 的这种增速。

  Tech星球 :这两个业务哪个更重要一点?

  林凡:如果从现在这个阶段来看,专家网络的成熟度是比销售找客户成熟度要更高,因为他探索时间更长,现在收入的增速和规模更大,团队的规模也更大,但是如果从未来的增长空间的角度来讲,那么销售找客户的服务空间会更大。

  因为我们看LinkedIn的2021年财报,它全公司的收入110亿美金,招聘的业务50多亿美金,然后To B(销售找客户)业务大概30多亿美金。所以我们感觉,从更长的时间维度上看,销售的生意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生意。你看在美国,Salesforce是一个比LinkedIn 大更多的盘子,市值2000 亿美金。

  脉脉后台职场数据:5大行业孕育新的财富自由机会

  Tech星球:现在各个行业在脉脉的活跃的人数,占平台的比例是怎样的?

  林凡:现在很多行业在脉脉都很活跃,比如说,现在互联网行业活跃渗透是50%多,比如说,字节跳动是10万员工,脉脉上就有6万多到7万活跃。但如果你今天从行业的比例来看,互联网行业用户可能都没到脉脉总注册用户数的10%。现在汽车也好,生物医药也好,芯片电子也好,通讯等等各种行业都在非常快速增长,但没有一个行业在脉脉上占比超过10%,因为行业太多了。

  Tech星球:从脉脉后台的职场数据,能否看到哪些行业的需求波动大,比如互联网有周期性回暖吗?其他哪个行业正在爆火?

  林凡:我们现在是看好5大行业,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芯片、生物医药、碳中和。比如说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特别快速,不管是注册脉脉的活跃员工数量,还是它公司招聘的员工规模。可能一个季度,小鹏理想活跃用户数可能都能增加一两倍。然后像华为海思这样的芯片,一个季度10倍这样的一个增长。当然,也有过去这些行业在脉脉上面的活跃度还不够高的原因。

  我们认为,这些行业不是一个短期的火爆,可能在未来十年的维度上,都是一个持续火爆的状态,因为它底层技术正发生一些革命性的变化。

  Tech星球:从整个行业来看,这5大行业招聘员工的薪资都在什么水平?

  林凡:今天进这5大行业就跟20年前进互联网是一样的,就是一个新的让你财富自由的机会。

  Tech星球:那面对这些新兴的机会,脉脉对哪些角色的服务比较完善,还需要再加深哪些服务?

  林凡:脉脉现在的职场战略,如果用“3刀切8块”去划分的话。

  我们第一个划分的是新经济和非新经济,脉脉明显擅长是新经济,从互联网到硬科技等,不太擅长传统经济。

  第二个划分来看,新经济里面有的是以知识为核心,有的是以人脉连接为核心。那么脉脉现在会更擅长知识性的人群,因为这类人群他们其实本身不是特别擅长交流,有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多的了解和交流,他们还挺开心的。

  然后如果再把这部分人群再切,大公司和中小公司的专业人群,我们会更擅长大公司的一点点。

  这样我们可以从大公司慢慢往中小公司渗透,因为中小公司的人其实会想跟大公司的人去学习专业性的东西,专家网络服务就是机会。

  第三步就是横向的,今天很多人更多想了解的是,我的客户在哪里,情报服务类也是机会。

  这是我们未来几年比较明确的三步走计划:从头部往腰尾部走,从连接专业类工种往人脉类工种走,然后新经济往传统经济走。

  Tech星球:服务形式是否会有更多创新?比如直播招聘、视频讲座,还有深度求职服务等?

  林凡:我们自己的几个判断,第一个事情是直播,它更多适合蓝领,当你是做大批量招聘的时候,那你直播的时候效率会比较高,但凡到了稍微中高端一点的、知识技能性质强一点的招聘的话,直播就不是特别有帮助,所以很早试验过后,放弃了这条路径。

  视频的话,我们感觉比较适合做通用性的技能培训,比如说管理技能、 Excel技能等,所以视频只是会少量的有益补充,脉脉今天也可以发视频,但只对少数的创作者开放。

  Tech星球:脉脉接下来还会那些战略,比如说做市场下沉,出海,还有上市?

  林凡:上市需要到分享的时候会告诉大家。下沉市场,短期内不会做,需要往传统经济走的时候才会考虑。我们擅长的还是5大行业的头部公司,另外往中小的公司去纵向的扩张也是主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