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生活 >

生活

对于孩子的时间管理教育,要用适当的方式去“对症下药”

发布时间:2022-11-22 13:54

  现在的孩子似乎很忙碌,小小年纪就要接受各种特长培养。家长们也忙碌,除了上班,处理家庭问题,还要帮孩子管理时间。

  那么孩子的时间是家长必管的项目吗?家长怎么才能撒手一回,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呢?

  孩子的时间管理教育,要根据孩子的情况,用适当的方式去“对症下药”

  奈奈今年3岁,刚刚上幼儿园。每天早上,孩子特别爱磨蹭,所以总是迟到。老师找过奈奈妈谈过这个问题,孩子天天迟到,对奈奈融入集体生活很有影响。

  妈妈也很犯愁,眼看奈奈的4岁生日就到了,幼儿园还好说,但是孩子眼看就到上学年龄了,这上学要是天天迟到,就不好了。

  妈妈跟老师研究了一下,到了生日的那天,妈妈就很郑重的对奈奈说:“如果你每天早上能麻利点,上幼儿园不迟到,妈妈就给你过生日。”

  奈奈很快就明白了,妈妈这句话的意思,自己如果上幼儿园迟到,就不会过生日。奈奈很快改掉了早上磨蹭的坏毛病。

  让孩子意识“自己要学会管理时间”的问题,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

  如果想让孩子做一件事,首先要培养孩子对这件事的意识。比如说叫孩子起床的事,多半父母都是人工叫醒,大声的喊。“上幼儿园快迟到了!”

  而孩子呢,几乎父母不去掀他的被子,天塌下来都不能醒。但是如果说,他爱看的动画片就要开演了,他一准早早就起床了。

  孩子没有精确的时间概念,大人之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快。日本相关领域大学教授曾解释过这个原因:

  1年的光景在10岁孩子,是有生以来的十分之一,而在50岁的人眼中,就是五十分之一。

  对于小孩来说,现在比“过去”和“将来”更加有意义,所以往往会毫无意义地打发时间,这个行为在成年人眼中则是一种时间的浪费。

  而这种没有意义、在成人眼中是“浪费时间”的事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却必不可少。因为孩子们是在摸索中成长的。

  所以在孩子拖延,不听话的时候,家长们不妨回顾一下自己的小时候,不难发现,儿童时期就是不断在为成年做准备。

  让孩子了解起床晚了会有什么后果,那么孩子不用家长的催促,自己就会起床了。孩子从3岁开始,就要开始逐步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管理时间了。

  早上睡过头的孩子,之所以会责怪父母没有叫醒他,是因为,孩子觉得,他起床的事情,是父母的事,而意识不到是自己的问题。

  这就需要让孩子明白这到底是谁的责任,平心静气的告诉孩子,他起床并不是别人的责任,而是他自己的事情。

  要知道,吼是没有效果的。他自己会考虑,要怎么做,自己才不会睡过头。只要让孩子明白,不遵守时间会有什么后果,那么孩子就会很自觉地遵守时间。

  让孩子学会去体验,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

  自我管理时间,也是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的点滴中,逐渐让他们去尝试,一点一点地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不能操之过急。通过时间管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让孩子意识时间流逝:小孩子的作息时间不能和大人一样。桃花开了,春天来了;路边的银杏树叶子黄了,秋天到了。季节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

  春节、儿童节、中秋节、国庆节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日等,一些值得庆祝的日子,可以增添生活色彩,并让孩子感受时光的流逝。

  人们总能回想起往事,想到去年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就是时光的一个个节点。

  在花瓶里放上应季的花,做些季节性的陈设,餐桌上摆应时的蔬菜,有季节色彩的事物,给这些细节,可以给我们的每日生活带来变化也能滋养心灵。多让孩子参加季节性的活动,让孩子的童年更充实。

  教孩子认识时钟和时间,把时间和行动联系起来:“马上就要××点啦。”或者说,“当短一点的时针走到数字×那里的时候,就是吃饭的时间。”“9点的时候我们要出去玩,我们要做好准备。”……

  把“时刻”和“行动”联系起来,能帮助孩子从生活中自然理解时刻概念。

  建议每个房间都放个时钟。让孩子理解时刻的概念,感受到时间:先不让孩子看时钟,让他猜一猜,现在到底几点了。

  在和孩子聊天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时间概念,营造游戏的氛围。

  外出时候,通过简单对话,和孩子来比赛猜时间。问问孩子现在几点了,“现在太阳在头顶上,是不是快中午12点了。”

  很多线索比如,通过太阳、影子、月亮等,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到时间的变化以及其带来周围人和事物的变化。

  列清单,划分有清晰的时间基准:时间看不见,无法有意识地划分,所以会不知不觉间溜走。

  孩子看喜欢的动画片、开心玩耍的时候,会觉得时间快。而在无聊、等待红灯的时候,会觉得时间慢。这种心理差别,造成了一个人对时间长短的不同感受。

  同样是1分钟,等待红绿灯会让人觉得慢,而看动画片,对孩子来说,会过得很快。

  预先设定好“从几点,做什么”,让孩子知道现在是做什么事的时间,养成划分时间的好习惯。

  “现在是玩的时间。”“现在是休息的时间。”父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的时候,要把具体的目标明确告知孩子。

  在孩子开始行动之前,和孩子约定好结束的时间。分清楚,什么事是“必做的”,什么事是“想做的”。

  然后帮孩子把这两项分别列出来。这种在行动之前就能排好做事顺序的习惯,会让孩子事半功倍。

  在家长发号施令之前,孩子会自己思考

  在那句“快去做!”没有出口之前,要培养孩子思考“该做什么”的事情,之后主动去做这件事。

  比如睡觉之前准备好明天的东西,并跟爸爸妈妈道“晚安”,然后按时睡觉。

  很多家长觉得,让孩子这样做似乎是件不可能的事。那就太低估孩子了,这件事,孩子完全可以做到。

  如果家长合理的引导,小孩就会从小养成会思考的好习惯,并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不是发号施令或者喋喋不休的催促孩子去做。

  长大之后成为一个守时守信,有计划、有条理的人,这是从小就应该养成的习惯。

  指导孩子时,家长要对自己的言辞和语气加以注意。与其让孩子听话,倒不如多去了解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主动提问,让孩子自发行动。

  家长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守时是诚信的基本行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约定的任务,也是效率的保证。

  等他长大再教,然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么多个“明日”攒到一起,孩子就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