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生活 >

生活

民生措施有力,让生活更温暖

发布时间:2022-10-26 15:06

  “老年之家的娱乐活动很丰富,小区居委会帮我们安排好活动,基础设施也很完善,大家都很满意。”在梅江区三角镇墟镇社区星光老年之家,书法绘画用品、电视、沙发、血压测量仪、老年人保健知识书籍等一应俱全,社区居民李老伯对此竖起大拇指。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

  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梅江区民政部门近年来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持续用心用情用力,有温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背后,是一项项日常而又细微的服务、一次次解难题而又增实效的改革。

  社工服务站(点)100%覆盖

  上午9时,梅江区西阳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副站长杨少青换上蓝色马甲,拿着笔记本向双黄村走去。

  “阿青,你来啦,快坐下喝茶,吃点柚子!”村内一群老人围坐着,村民罗利霞见是社工到来,马上露出热情的笑容。

  “最近天气渐渐变冷了,大家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杨少青说完,老人们便你一言我一语地与她聊起来。这是杨少青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她认为社工这个角色贴近于村干部,要做好这份工作,首先要和群众成为朋友,常常入户走访,才能发现每个人不同的需求,更准确地把相关福利政策和群众的需求进行对接,切切实实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021年10月,“双百”社工入驻西阳镇,办公地点设在双黄村一所废旧学校改造而成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开始连路都不认识,只能靠双脚走。”杨少青指着办公室里挂着的一张手绘地图告诉笔者,“一边走,一边记,一边画,尽快熟悉村子,加深对村情民意的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

  帮助残疾人申请重病个保、引导自闭症女孩融入社会……在为当地村民纾困解难的过程中,社工在村民口中从“穿蓝马甲的”变成了“阿青”等一个个具体的名字。笔者在双黄村走访时,村民纷纷表示,如今遇到棘手的难题或想了解一些新出的政策,都会到社工站去,社工们都会想办法帮大家解决。

  “社工平时对村里的老人、孩子、残疾人、困难群众都很关心,不仅帮大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还会组织大家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他们来了之后给村里增添了许多欢乐。”罗利霞说。

  围绕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切,梅江区近年来进一步充实基层社会工作服务力量,进一步整合镇(街道)场所资源,推进社会工作服务点建设,实现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随着高标准推进落实“双百工程”民生工作,梅江区“双百”社工们扎根基层,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精准对接民政服务对象,协助落实国家政策,带动志愿服务,进一步提高基层民政工作服务水平,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

  梅江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还立足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依托“双百”社工站、社区社会组织等开发一批灵活多样、便民利民、居民认同度高的志愿服务项目,打造特色志愿品牌,为社区居民提供“菜单式”志愿服务。

  与此同时,该区推进实施“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持续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推动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体系;稳妥有序做好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管理,持续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整治;推动社会组织内部治理建设,做好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和信用评价,建立完善社会组织风险防控排查体系。

  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走进位于梅江区三角镇龙东社区的星光老年之家,按摩休息室、阅览室、棋牌室、亲子活动室一应俱全,老人们或下象棋,或闲聊家常,或阅读、唱歌,活动十分丰富。

  “每天上午送孙子上学后就来这里,先按摩,再和邻居们打牌,一点不会觉得无聊。”社区居民谢阿姨说。

  星光老年之家位于客天下碧桂园小区内,今年6月起投入使用,面积约140平方米。“地方虽然不大,但功能完善,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休闲交友的好去处,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龙东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侯坤平介绍,客天下碧桂园小区地处旅游景区周边,环境优美,因此在该小区疗养居住的老年人数量较多。

  “接下来,社区还计划打造长者饭堂并进行相应的适老化设施建设,持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侯坤平说,社区将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积极统筹利用好社会资源、志愿服务力量,依托星光老年之家,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养老服务、生活服务。

  “社区的星光老年之家投入使用后,老人们闲来无事都会出来坐坐聊聊,互相之间认识接触的机会多了,邻里间的关系也更和谐,推动了文明社区建设。”三角镇墟镇社区党总支书记丘丽娜介绍,目前该社区正在打造智慧平台,通过“5G+数字社区”平台结合线下的服务场地,为周边小区的老人提供娱乐、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各种便捷服务,提升老人的幸福感。

  “梅江区正积极打造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即将完工,未来还会推动各镇(街道)建设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带动周边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发挥养老服务功能。”梅江区民政局福利养老和社会工作服务股负责人杨菱说。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笔者又来到梅州市福利院食堂,只见食堂员工正忙着准备午餐。据了解,食堂引进了“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每天要为173位老人以及其他服务对象准备一日三餐。

  “明厨亮灶方便我们日常管理,随时可以查看,然后纳入互联网,民政局也随时能够看到厨房里面的情况。”梅州市福利院院长饶勇介绍,市福利院与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合作,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的原则,共同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治疗、心理健康治疗、紧急救治等六方面服务项目和中医特色医养服务。

  为了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梅江区以不断扩大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均衡合理、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供给为切入点,加快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全区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梅江区民政局副局长杨锋表示,近年来,梅江区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的多层次、多类型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周到、便捷、高效、体贴的专业化服务。下一步,梅江区在养老工作方面将着重打造医养结合模式,联合卫健部门将基层卫生院打造成“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

  残疾人康复救助和服务持续开展

  “大家一起看看,这个球是什么颜色的?”在梅江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部的集体课室,数名儿童在老师的指导下,辨认红、黄、蓝三种颜色。教师通过反复提问、展示、讲解,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让孩子们逐渐接受并掌握课程内容。

  “对待这些孩子需要保持耐心。”特教教师李立春告诉笔者,她一般会运用“小步子”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的难点分成若干个教学程序进行操作,坚持从少到多、从易到难,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知识。

  “我们这里接收的儿童年龄段为6周岁以下,分为智力障碍和脑瘫两种类型,每个孩子进来之前,都会通过一对一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教学或治疗计划,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恢复健康。”梅江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作为残障儿童的定点康复机构,承担着全区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任务。

  目前,服务中心内部设有集体课室、个别训练室、区角游戏室、语言训练室、认知训练室、感觉统合训练室、音乐治疗室、教师办公室、儿童卧室、户外康复训练场等。

  “0到6岁是介入疗效最佳的一个阶段,也被称为抢救性康复时期,对残疾儿童将来能否重新融入社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上述负责人介绍,许多儿童经过比较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语言、认知和交往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提高改善,为将来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打下基础。

  近年来,梅江区持续开展残疾人康复救助和服务,认真开展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救助工作和精准康复服务,印发《梅州市梅江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将0到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纳入政府预算,达到保障基本、突出重点、应救尽救。

  数据显示,2021年,梅江区84名0到6岁儿童获康复补助,为427人提供康复服务,169人次获得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20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为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手术200例,康复服务率达90%,进一步为残疾人兜牢民生保障。

  与此同时,该区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为有基本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发放辅助器具,有力保障残疾人享受安全、有效的康复服务。在今年的“全国助残日”,梅江区延续往年的惯例,接连开展送辅具下乡、无障碍改造等助残活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梅江区近年来持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时刻把困难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间。在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方面,通过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救助保障工作体系,落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入户核查和定期探访,实现困难群众精准、高效救助。

  在此基础上,该区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整合辖区现有资源,设立区级临时救助站;健全临时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做好无劳力低收入家庭兜底保障和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救助帮扶,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依法对辖区内农村留守困境儿童、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实行救助保护,承担临时监护责任,补齐救助短板。

  ■相关

  探索新路径弘扬新风尚

  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等基本社会服务关系千家万户,梅江区民政部门紧盯人民群众关心关切,深入拓展服务内容,稳步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基本社会服务普惠化、均等化、精准化。

  在梅江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现场,因疫情防控需要,新人进入办事大厅必须出示预约凭证、健康码和测量体温。为了增加仪式感,有的女生身着白裙,戴上了精致的白色头纱,手握花束,男生则穿上干净整洁的衬衫。领证后,一对对新人纷纷拿着结婚证合影留念。

  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还向新人们发放婚事新办简办的倡议书,邀请新人们在倡导墙上写下对婚姻的美好憧憬和郑重承诺,引导新人自觉遵守文明婚俗,弘扬“重登记、强责任、崇节俭”的婚俗新风,办文明喜事,做文明新人,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

  提倡移风易俗、摈除陈规陋习,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梅江区民政部门持续抓好社会事务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推进移风易俗为抓手,推进规范婚姻登记、惠民绿色殡葬、安全文明祭扫、制定村规民约等工作,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

  据介绍,在殡葬改革和管理工作方面,梅江区已启动总投资8300万元的市殡仪馆首期扩建工程,并同步推进总投资1.9亿元的二期扩建工程前期立项等工作。同时,根据省、市殡葬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重点推进项目总投资约1400万元,目前已取得90亩建设用地指标的西阳镇、村公益性生态公墓建设,其余镇(街道)争取完成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选址。

  “梅江区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完善现代殡仪与客家丧葬传统礼俗相结合的‘一站式’殡葬上门治丧服务试点工作,探索具有梅江特色、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殡葬礼俗改革新路径。”梅江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