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助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为推动高校与企业强化创新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为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建立以高校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制定了5年行动目标,推出了七项重点工作任务。
准确把握“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目标要求
推动校企协同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旨在建立高校与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的良好机制,加快高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通知》制定了清晰、具体的目标要求,明确了行动时限是5年,主要落在“十四五”时期,是一项中长期任务。明确了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共性问题,明确了行动具体任务指标,主要包括新增布局30个左右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和100个左右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组织推动1000所以上高校支撑服务10000家以上企业高质量发展。
七项重点任务打通协同创新难点痛点
《通知》主要针对校企协同创新工作痛点难点,推出协同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打造一批创新联合体、优化整合一批技术创新平台、探索选聘一批专家教授作为中小企业技术导师、择优派驻一批博士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推进实施一批高校专利开放许可项目、培育孵化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七个一批”重点工作任务,有效缓解当前我国校企协同创新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解决协同合作问题。产学研合作、校企协同向来是创新机制的难点,《通知》强调“协同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打造一批创新联合体”“优化整合一批技术创新平台”三项任务,提出“推动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建立‘揭榜挂帅’机制”“支持高校和龙头企业、中小企业联合组建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产学研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支持重点‘小巨人’企业将财政奖补资金用于开展校企创新合作”“组织开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优化整合,吸纳龙头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作为参与共建单位”等多项措施,从平台建设、机制建设等多个方面助力打通产学研合作、校企协同。
二是解决人才支撑问题。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招不到、用不起、留不住高端人才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部分专家教授、在校博士生、青年教师也存在远离产业一线,科研成果与产业化距离较远的问题。《通知》提出的“探索选聘一批专家教授作为中小企业技术导师”“择优派驻一批博士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两项措施既有为中小企业降低了高端人才使用成本,也为高校教授、在校博士生进行技术研究提供了切入点,有利于提升研究成果转化率。
三是解决技术成本问题。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无力长期承担高昂的技术研发费用,同时高校也存在大量专利技术无法落地转化的情况。《通知》提出“推进实施一批高校专利开放许可项目”的举措,提出“探索分阶段许可等多种定价模式”“集中发布开放学科专利信息”等具体解决方案,能有效降低中小企业技术获取成本,同时促进高校技术专利落地转化。
“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凝聚了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合力,总体目标设置合理、科学,七项重点任务能够深度缓解校企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实际难点,有利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实现突破,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落实。(本文作者为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广东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