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种”一座森林城市
在青藏高原上打造一座国家森林城市,可能吗?古城西宁给出答案――1989年青海省启动实施西宁南北两山绿化工程,经过30多年坚持不懈的荒山造林,西宁南北山森林覆盖率由7.2%提高到79%。
2012年,西宁市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2015年,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西宁市为国家森林城市。
悠悠岁月,西宁在持之以恒植绿播绿。青藏高原东北隅的这座森林城市,是几代人用30余载的努力“种”出来的。它不仅种在高原的莽莽群山之间,更种在百万群众心中。
“种”下两座青山
7月的西宁,听着鸟鸣、伴着细雨,漫步在小酉山绿化区,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灌木郁郁葱葱,云杉、油松、圆柏、青杨、河北杨等树木虽还未长成参天大树,但棵棵笔挺苍绿。还有榆叶梅、丁香、波斯菊分布其中,很是养眼。
每一棵乔木根部都用土垒起一个方形的“家”,一根根黑色的管子顺着山体延伸,路过每个“家”中,留下水滴作为“礼物”,这根管子便是滴灌设备。在2018年全国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现场会上,这座山震惊了到场嘉宾。
“滴灌系统精细化程度高,是西宁绿化的一大亮点。”西宁市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二级主任科员陶敬一边检查滴灌设备一边说,“就拿我们脚下的小酉山来说,山体区域范围是1786.67公顷,相当于26800亩,2015年开始作为试点加装滴灌管网系统,目前已经实现全覆盖。”
“两山对峙,三川交汇”的地貌,注定了山在西宁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南北山曾经土壤贫瘠,一部分土地寸草不生,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风沙较大。
面对缺绿少绿的现实,青海毅然决然地选择植绿播绿。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刚启动时,山上没有水、没有电,更没有路,大家靠肩扛苗木进行栽植,但依然年年栽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成林。1993年,退休后的尕布龙老省长担任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一头钻进荒山沟,把全部心血都献给了两座荒山的绿化事业。
青海人不怕困难、西宁人无畏挑战,几代人努力钻研适宜西宁的植树方法,形成一套适用于高原造林的成功模式,寸草难生的荒山变成绿树成荫的南北两山。
西宁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常黎民说:“‘创森’成功后,西宁持续推动南北山绿化工作,实现再造一个‘南北山’,两山绿化总面积达到3.14万公顷(51.6万亩)。在收获丰硕绿化成果的同时,也探索形成一套适用于高寒干旱地区造林的成功模式。”
从“尘满面”到空气质量优良率、综合指数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双第一”;从植被缺少到率先在西北地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西宁高原寒旱区造林绿化模式和生态建设成效,西宁的生动实践不断结出硕果。
“种”出一城美景
2022年6月,北山美丽园第九届月季花展如期举办,为期4个月,50余种、60余万株月季花绚丽绽放,惊艳赴约。
北山美丽园位于西宁北山脚下,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平均宽200米,总面积400公顷(6000亩)。夏季的微风拂过,吹皱了一池清水,惊醒了荷花睡莲上的蜻蜓,满园青绿发出沙沙声,随处可见的月季晃动着,一幅高原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这是矮仙女,这是黄从容,这是仙境……”西宁市北山林场副场长蔡延平对这些月季如数家珍,她说,看着这如画的美景,谁会想到10年前这里还是脏乱差的棚户区。2006年,西宁市委市政府为确保北山危岩体下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启动实施北山危岩体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历时7年,于2012年全面完成北山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次年,正式确定将北山片划为北山美丽园永久性绿地,共完成拆迁房屋面积182.57万平方米,拆迁总户数5832户,后期绿化及景观建设等共投资5亿元。
2016年,西宁市委市政府为建设幸福大西宁,增强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在北山美丽园建设“丹凤朝阳景区”“北山烟雨景区”“昆仑神韵景区”“京韵青风景区”“付家寨城市生态林地”“宁湖滨水湿地景区”六大景区。如今,这里成为西宁市最大的市民游憩公园。
从建设城市花园,到打造花园城市,西宁将城市“种”在花园里,实现森林覆盖率与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双增长、生态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双增强,人民群众共享生态建设成果。目前,西宁市城区园林绿地面积增加360公顷,市民充分享受到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色福利,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5平方米,每万人拥有绿道长度2.13千米,城市道路绿化率达91.4%,乡镇道路绿化覆盖率达72%以上,村庄林木覆盖率达33.72%。
按照“绿色为芯、双城联动、生态环抱、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新布局和一芯二屏三廊道的新型生态格局,西宁在城市中心规划建设217平方公里的城市绿芯森林公园……西宁,“种”出了一城美景,收获了一城幸福。
“种”好一颗种子
清晨8时,宁湖湿地公园管护员刘自强来到湟水河边,一会儿用望远镜观察河面浅滩上的水鸟,一会儿用手机拍照记录。“你看,离我们最近的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