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生活 >

生活

中国外贸:保稳提质 蓄力前行

发布时间:2022-07-14 08:13

  同比增长9.4%——7月13日公布的外贸进出口“半年报”传递出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的积极信号。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带来的新挑战,我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一系列稳外贸政策举措密集出台,助力广大外贸主体迎难而上、创新发展,为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注入源源动能。

  顶压前行,“稳”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上半年,我国外贸规模达19.8万亿元,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展现出较强韧性。这股韧性,在前期受局部疫情影响的地区展现得尤为明显。

  今年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外贸重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加上去年同期高基数,乌克兰危机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外贸一度承压减速。5月以来,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特别是长三角等地区进出口快速恢复,带动全国外贸增速明显回升。

  5月份,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8%、2.8%和12.2%,6月份增速进一步回升到14.9%、6.4%、12.8%。其中,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6月份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接近四成。

  上海铁路闵行站,“中欧班列-上海号”出入有序。自6月上海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以来,这里的运力恢复至疫情前水平,7月增加开行班列。“即使这样仍不能满足客户发运量需求。”承运方上海东方丝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现场工作人员说。

  上半年,从跨周期调节稳外贸,到促进外贸一体化发展;从稳经济一揽子措施为企业纾困解难,到四方面13项举措力促外贸保稳提质……一系列兼顾当下又着眼长远的政策举措为外贸平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我国外贸仍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说。

  创新发展,“质”的提升进一步凸显

  6月初,福田汽车在德国慕尼黑环境技术贸易展览会上推出两款IBLUE系列纯电动卡车产品,标志着福田汽车新能源业务正式布局欧洲市场。受益于开拓新市场,上半年企业出口同比增长55%。

  上半年,一汽、比亚迪、特斯拉上海工厂等频传出口捷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汽车累计出口同比增长47.1%,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加速器”。

  在芯片供应短缺令全球车企承压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逆市上扬,彰显中国产业链完备优势,也是中国制造业立足创新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生动写照。

  在稳住外贸基本盘的基础上,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质”的含金量更足。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电工器材、集成电路、汽车等机电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4.8%、16.4%、51.1%,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外贸出口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

  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携手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进出口银行成功发行推动外贸保稳提质主题金融债券;人民银行正在完善涉及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政策;海关总署出台十条措施促进外贸保稳提质……锚定保稳提质目标,各部门多措并举汇聚政策合力。

  扩大开放,“拓”的力量进一步集聚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市场多元化取得积极进展,也为稳外贸增添新动力。

  上半年,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了10.6%、7.5%和11.7%。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17.8%和5.6%。

  “今年公司出口到日本的活性炭凭借RCEP原产地证书,可享受零关税。”宁夏大明活性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说,公司今年计划出口活性炭600吨左右,预计将获得目标国关税减让约200万元。

  上半年,RCEP助力企业开辟新市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和发送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和2.6%、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再扩围……我国不断从对外开放中获得发展动力,也在对外开放中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

  4月举行的第131届广交会吸引了228个国家和地区的53.6万名境外采购商注册观展,人数创历史新高;将于7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面向全球招展,日本、美国、法国展区面积位居前三;第五届进博会企业展签约面积超过80%,已签约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超过260家。

  今年以来,第二十三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为中欧未来发展勾画出亮丽新蓝图;庆祝中国贸促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提出重振贸易投资主张;金砖合作机制一系列多边活动为金砖国家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我国正在新一轮推进高水平开放中,开拓发展机遇,增强发展韧性,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蓄力前行。

  (据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谢希瑶、于佳欣、邹多为、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