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生活 >

生活

温彬等:6月信贷社融创新高,信贷结构明显优化

发布时间:2022-07-13 11:31

  中新经纬7月13日电 题:6月信贷社融创新高,信贷结构明显优化

  作者 温彬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张丽云 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市场中心主任

  随着各项稳增长一揽子政策落地实施,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信贷有效需求显著回升,信贷结构明显优化,6月金融数据整体超出市场预期,预示宏观经济继续复苏向好。

  一、M2增长继续加快,创下近年来新高

  6月末,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2.8个百分点,创下2016年以来新高。M2增速维持高位,原因如下:一是“稳增长”背景下流动性水平充裕,信贷投放加快。4月以来,在全面降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等因素影响下,市场流动性一直处于较为充裕的状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货币派生效应增强;二是财政支出加快。6月财政存款减少4367亿元,同比多减365亿元,银行体系流动性增加。三是非标融资压降放缓。

  二、人民币贷款同比大幅多增,结构明显改善

  6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6867亿元。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06.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68万亿元,同比多增9192亿元。

  从结构上看,6月短期贷款(居民短贷+企业短贷+票据融资)合计新增1.20万亿元,同比多增2646亿元,同比增量较上月明显减少;中长期贷款合计新增1.87万亿元,环比大幅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多增5141亿元;短期与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分别为43%和66%,而上月分别为61%和35%,6月信贷结构明显改善。

  居民部门贷款明显改善,购房需求复苏回暖。据央行数据我们统计发现,6月居民贷款新增8482亿元,环比大幅多增5594亿元,同比小幅减少203亿元。居民短贷和中长期贷款均明显改善下,6月新增额创下2021年下半年以来新高,也略高于1月开门红水平。结构上,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4167亿元,环比大幅多增3120亿元,同比少增989亿元。当前,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各地不断加大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叠加中长期贷款利率下调,6月房地产市场出现复苏迹象,多个城市已率先回温。政策利好叠加效应逐渐显现下,6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受地产周期下行、居民加杠杆意愿有所降低、政策时滞效应等因素影响,居民中长期贷款仍同比负增,但降幅已大幅收窄。

  企业部门贷款延续高增,中长期贷款大幅改善。经我们计算,6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21万亿元,环比多增6816亿元,同比多增7525亿元,继续成为信贷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结构上,对公中长期贷款增加1.45万亿元,环比大幅多增8949亿元,同比大幅多增6130亿元,一举扭转过去几个月的同比负增态势,显示企业资本开支类支出景气度有所回升。6月稳增长配套政策应出尽出,基建融资力度强化,政策性银行调增8000亿元信贷额度,地方专项债加快发行并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以及全面复工复产后重大项目赶超性复工和加速上马等,均推动企业中长期贷款回升至高位。政策引导下,水利、交运、能源保供、市政和园区基建、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预计为主要信贷投向。

  三、社融放量增长,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融资仍是主要贡献项

  6月社融新增5.17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47万亿元;月末社融存量33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从结构上看,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融资仍是主要贡献项。6月社融项下人民币贷款新增3.06万亿元,同比多增7409亿元,占全部新增社融的比重为59%。政府债券净融资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676亿元,占全部新增社融的比重为31%,是支撑社融大幅走高的重要动力。

  直接融资同比继续缩量。6月企业债券融资新增2495亿元,环比多增2603亿元,同比减少143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环比大幅改善,同比仍缩量。在隐性债务底线未变下,“金融23条”对城投融资平台态度趋向缓和;5月中旬以来政策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高等级债券的净融资情况显著改善,低等级主体和民企主体整体虽仍面临发债困难、再融资压力较大的问题,但民企债券净融资缺口出现收窄趋势。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非标压降任务大部分已完成,2022年以来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的存量压减速度得以放缓,且稳增长环境下监管政策边际小幅松绑,表外融资将持续好转。

  四、前瞻:财政与货币、商行与政策性银行强化联动,信贷结构将继续优化

  整体上看,6月金融数据创新高,信贷结构呈现明显积极改善迹象,虚增冲量规模有所减弱,宽货币向宽信用加速传导。下一阶段,在稳就业、稳物价、稳增长等政策目标下,货币政策将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好助企纾困政策效应,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在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修复过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也将加强联动,加大配套融资支持,抓紧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着力推动中长期信贷增长,夯实国内经济复苏基础,信贷结构将继续优化。(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