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生活 >

生活

受供应链修复拉动,6月出口增速或仍能保持两位数

发布时间:2022-07-11 19:14

  原标题 前瞻|受供应链修复拉动,6月出口增速或仍能保持两位数

  澎湃新闻记者 侯嘉成

  海关总署将于近日发布6月中国进出口数据。

  多家机构预测,6月出口同比增速或受积压出口订单减少、基数走高、海外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等因素拖累;大宗商品价格回落、高基数、内需回升将是影响6月进口走势的重要因素。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5月份,按美元计价,中国出口3082.5亿美元,同比增长16.9%;进口2294.9亿美元,同比增长4.1%;贸易顺差787.6亿美元。按人民币计算,出口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3%;进口1.47万亿元,同比增长2.8%。

  出口增速或保持两位数

  出口方面,多数机构认为积压出口订单减少、基数走高、海外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等因素将拖累6月出口同比增速。同时,短期国内供应链修复对出口有重要拉动。

  对于6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按美元计价,兴业研究宏观研究部、中金宏观、野村证券的预测值分别为13%、12.5%和7.7%。按人民币计算,浙商证券李超宏观团队的预测值为13.7%。

  兴业研究宏观研究部表示,积压出口订单减少叠加基数走高,6月出口同比或较前月小幅回落。从积压订单释放情况看,5月出口高增长折射前期积压货物释放较为充分,这意味着积压订单对6月份出口的拉动将较5月下行;从基数看,2021年6月以来受越南疫情影响,中国出口基数进一步走高,或拖累整体出口同比读数。结合韩国自中国进口情况看,6月1-20日,韩国自中国进口同比增长23.4%,较5月1-20日下降13.9个百分点。

  中金宏观表示,虽然近期数据显示海外经济增长压力不断加大且去年同期基数抬升,但是中国复工复产继续推进,出口或仍能保持两位数同比增长。6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回升3.3个百分点至49.5%,6月越南出口同比增长20%(5月为18.1%),6月韩国出口同比增长5.4%(5月为21.3%)。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6月研报中称,供给侧问题——港口拥堵、供应链中断、物流能力不足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在6月份有所缓解。

  在需求端方面,野村证券表示,海外消费持续从耐用品转向服务类消费,耐用品的需求下降和牛鞭效应的减弱表明了出口面临的进一步潜在阻力。同时,世界主要央行为应对数十年来的高通胀而采取的激进加息措施正在给一些主要经济体带来越来越高的衰退风险。

  浙商证券李超宏观团队表示,6月以来,在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大力推进之下,一系列宏微观数据出现了显著改善,主要体现出行、服务业相关的人流回暖和交通运输、仓储运营等相关的物流修复之中。短期来看,国内供应链修复对出口有重要拉动。

  展望后续,李超宏观团队表示,短期国内供应链和内循环的修复有助于带动出口阶段性快速修复,但下半年出口仍然大概率承压,外需的渐进回落和出口价格支撑的下滑决定了出口增速大概率逐步回落。

  根据万得数据,该平台录得的12家机构对6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2.02%;预测区间为7%至20%,其中11家机构预计出口同比涨幅回落。

  进口增速或有所回落

  进口方面,机构认为受大宗商品价格回落、高基数、内需回升是影响6月进口走势的重要因素。

  对6月中国进口同比增速的走势,机构有所分歧。按美元计价,野村证券、兴业研究宏观研究部、中金宏观的预测值分别为-2.3%、4%和4.6%。按人民币计算,浙商证券李超宏观团队的预测值为9.5%。

  兴业研究宏观研究部表示,受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影响,6月进口同比读数或小幅回落。数据显示,6月原油进口价格同比较5月回落6.7个百分点至49.2%,同期铁矿石期货结算价同比28.2%,跌幅较5月进一步扩大。

  野村证券表示,预测进口增速下滑主要是由于去年高基数带来的效应。野村证券强调,这并不代表国内经济缓慢改善的势头有所逆转;预计进口同比增速的负增长率不会持续到6月以后。

  李超宏观团队表示,常态化检测带来常态化增长,内需回升拉动进口修复。根据工业、服务业等高频数据模拟月度GDP走势,预计4月筑底(-3.4%左右),5月修复(0%左右),6月回升有望达到3月水平(6月在3%附近)。预计工业生产的改善将带动工业用电量回升,内循环和供应链的畅通有助于整个货运领域的指标改善,常态化增长有助于货币政策宽信用落到实处。

  展望下半年,李超宏观团队表示,预计常态化检测带来的常态化增长,叠加前期一系列基建、消费、地产等方面的稳增长政策逐步兑现,进口有望逐步改善,但考虑进口价格指数的高基数影响,预计名义进口增速回升相对有限。

  根据万得数据,该平台录得的11家机构对6月中国进口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3.02%;预测区间为-2.3%至8%,其中机构预计进口同比涨幅上升和下降的分别有3家和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