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熬过投资中的至暗时刻?这位"熊市出身"的基金经理有话说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里奥曾说,“投资者犯的最大错误,是认为最近发生的事情可能会持续下去。”
2022年4月26日,A股四面楚歌,上证指数在跌破3000点后继续下挫至2800点,悲观情绪不断蔓延。这天晚上,焦虑到失眠的国泰基金基金经理徐治彪连夜写了一封《致持有人信》,并在信中旗帜鲜明的指出,现阶段资本市场肯定是非理性的下跌,优质成长股已经极度便宜,市场逐步修复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套用狄更斯的一句话,这是最坏的时候,这也是最好的时候。回过头来看,这封信写于市场的至暗时刻,黑暗的尽头是黎明,随后第二天,4月27日,A股便在跌至2863.65点后开始触底反弹,其中徐治彪偏好的成长股更是担当起了反弹急先锋的角色。
这种穿越黑暗的经历对于徐治彪来说并不陌生,他是一位“熊市出身”的基金经理,无论是2015年8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还是2017年10月来到国泰后接手第一只基金,抑或是今年3月再度接棒新基金,徐治彪的许多产品都和市场大跌相伴相生。对于“如何熬过投资中的至暗时刻”,徐治彪有很多亲身体会和投资感悟。
“当时已经对开盘有了逃避心理”、“寝食难安”、“不能市场一跌就拍脑袋说2008年、2018年重现”、“越难越要向前”、“珍惜逆境”……在最新一期国泰基金主办的《深夜食堂》上,徐治彪和几位朋友一起回忆了这段“至暗时刻”,当夜幕降临,味蕾叩开,投资的辛酸苦辣也在舌尖逐渐蔓延。
“做投资以来最难受的一两个月”
时间拨回到今年3月份,虽然当时的A股早已从3700点阴跌至3500点,但直到3月初,一场无数投资者的噩梦才真正上演。上证综指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从3500点跌到2800点,以中证500、中证1000、国证2000为代表的中小盘风格指数更是惨不忍睹,年内回撤一度超过30%。
“这可能是我做投资以来,最难受的一两个月,寝食难安。” 徐治彪坦言。一是因为上海疫情,徐治彪从3月底以来已经两个月没有出门;二是市场暴跌,而且越跌越多、越跌越深,尤其是4月中下旬,徐治彪已经对开盘有了逃避心理,每天都在祈祷快点周末或者是五一假期,因为周末和假期不用面临开盘。
与此同时,生理上的不适也接踵而至,徐治彪提到,自己其实很少失眠,但面对4月下旬的暴跌,他感觉自己越来越难以入睡。“作为一个基金经理,给持有人亏这么多钱,心里很难受。另一方面,看到自己的财富直接跌去了百分之二三十,也很恐慌。” 徐治彪回忆道。
在疫情和市场的双重考验下,如何度过至暗时刻?
彼得·林奇曾说:“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的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的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
徐治彪也回忆起了自己2015年8月接手第一只新基金的经历,当时,同样是市场暴跌,上证综指在徐治彪开始管理基金后从4000点跌到3000点,该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一度夸张到-90%;2017年10月来到国泰基金后接手第一只基金,也恰逢市场高点,随后便经历了2018年一整年的熊市。
但这些低谷终会过去,回过头来看,市场的回调反而给了徐治彪捡拾便宜筹码的机会,他管理的多只基金迭创新高,给持有人创造了丰厚的收益。以其自2017年10月30日开始管理的国泰大健康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6日,该基金在徐治彪管理期间收获了131.04%的涨幅,年化收益率19.56%。
这给了徐治彪一些信心,“做投资这么多年,经历过很多起起伏伏,越来越意识到要把眼光放的更长一点,预测市场明天的涨跌很难,但假如把时间周期拉长,一家基本面很好又估值便宜的公司,大概率会是一笔不错的投资,因为我们相信资本市场终会均值回归的常识。”
一封写于至暗时刻的“致持有人信”
4月26日晚,从焦虑和痛苦中逐渐冷静下来的徐治彪,连夜写了一封名为《至暗时刻,一名成长股的基金经理有话想说》的信,这封信于4月26日晚上开始发布于国泰基金各大官方账号。
在信中,徐治彪一针见血地提到:成长风格被显著低估,成长股处于极度便宜的时刻,市场逐步修复是大概率事件。
“其实我算是一个比较学院派的基金经理,分析市场一定要有理论依据,不能市场一跌就拍脑袋说2008年、2018年重现。2008年是什么概念,股市涨到6000多点,几乎所有行业都处于泡沫区间,股债比已经到了0.1的极值;2018年是什么概念,上半年去杠杆,下半年贸易战。怎么能和今年一样呢?” 徐治彪回忆道。
首先,今年的货币环境仍然比较宽松;其次,当时的股债比已经到达0.85,监管呵护股市的政策也从未停止,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国内有序复工,那么市场逐步修复是大概率事件;再从成长风格的角度来看,当前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估值仅15.6倍和24倍,中证500指数已经到达2010年以来最低的位置,中证1000指数也已经处于2010年以来6%的估值分位,成长风格是显著低估的。
于是,他在信中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会跌成这样?徐治彪认为,市场的主要矛盾由分母端(加息担心流动性、战争担心风险溢价提升)转移到了分子层面(疫情导致上市公司业绩的担忧),疫情担忧的同时又传达到分母端风险溢价的提升,从而导致股票进入了短期分子和分母的双杀;流动性方面,最近几年私募类的“固收+”等绝对收益类产品发展较快,这些产品也遭遇了平仓线的压力,带来了市场的负循环。
二是历史重演一次,是否能规避这样的回撤?徐治彪的答案是不能,他的投资体系偏成长,如果盲目地为了适应市场、适应持有人去追核心资产而放弃自己长期看好的成长,不仅是在追涨杀跌,大概率会“两边打脸”,而且会因为风格漂移彻底失去持有人的信任。
三是重仓的股票本身有没有问题?徐治彪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持仓,他认为自己所选的公司均是细分赛道的绝对龙头,业绩足够好,在3-5年的周期赚取1倍以上的收益是比较确定的,股价调整前就已经很看好,现在跌了30%,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变化,没有卖出的理由。
在阐述了这三个问题后,徐治彪再一次在信中强调了自己的观点:现阶段资本市场肯定是非理性的下跌,我们的优势在于长期选股,阶段性大幅跑输时往往对应买入机会,因为这些优质成长股现在是极度的便宜。
回过头来看,徐治彪无疑是市场至暗时刻的前瞻者,4月27日,A股在跌至2863.65点后开始触底反弹,其中徐治彪偏好的成长股更是担当起了反弹急先锋的角色。
珍惜逆境,越难越要向前
谈及自己为何能在4月26日的至暗时刻仍保持坚定和乐观,徐治彪讲了六个字——“越难越要向前”。
回顾徐治彪的求学和职业生涯,一路曲折颇多。他出生于一个比较落后的农村,一路通过刻苦学习考来上海后,本科选择读的是十分辛苦的药学专业,直到研究生阶段才开始系统学习财务知识,逐渐接触资本市场。这一复合背景一方面让他感叹接触股票太晚,错过了2005年到2007年的大牛市,另一方面却也帮助他在医药行业的研究上更具专业性,仅用了三年就从研究员做到基金经理。
“我还有一个特点很有意思,每次新基金就会遇到市场暴跌。” 徐治彪笑言,“2015年8月接手第一只新基金是这样,2017年10月来到国泰基金后接手第一只新基金国泰大健康也是这样,今年3月开始管理国泰估值优势还是这样。”
这种“熊市出身”的经历让徐治彪十分看重估值,把风险控制在投资组合中的权重放的较高。他认为,任何资产都有价格,无论再好的资产,如果价格已经price in,你也很难赚到它的钱,甚至要亏很多钱。
“就像小朋友学走路一样的,父母告诉他这个角不要去碰没有用,只有真的去碰、去经历,才会有切身的感受。比如2018年,我其实亏的不算特别多,但是亏的里面有三分之一都亏在同一个地方,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惨重的教训。” 徐治彪回忆道。
熊市思维还让徐治彪习惯于从逆向投资的角度思考问题,敢于逆向加仓或减仓。他坚信当市场整体大跌时,一定有很多优秀的股票是跌错了,那如果能在这个时候通过深度研究去逆市加仓,一旦市场回归正常,这些跌错的优质成长股会迎来戴维斯双击。
与此同时,这种逆向思维也让徐治彪对泡沫型资产极其抗拒,比如在2020年最后两个月,他曾一度严重跑输市场,当时市场就属于无脑砸成长、泡沫型资产的时候,对追求确定性的徐治彪来说就比较难受,“但我常说盈亏同源,我不会去赚泡沫型资产的钱,相应的产品回撤也会小一些,如果拉长时间来看,基金的长期收益也还不错。”
基于自己这些经历,徐治彪也谈到了应该买什么样的基金经理。“我的体会就是,如果一位基金经理从业以来一直特别顺,反而不是好事,因为顺风期很难判断业绩来源到底是能力强,还是正好站对某个行业风口。但每个行业都会均值回归,当持有人因为你业绩好而买入、规模大涨,一旦市场风格转向,可能会给持有人造成很大亏损。”
他说,基金经理要珍惜逆境,珍惜业绩不好的时候,而且越早经历挫折越宝贵,这样才会让自己深刻反省学习,敬畏市场,敬畏风险。
注: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CIS)
责编:王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