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内生动能温和可控货币政策“稳经济”重心不变
记者 张琼斯
国家统计局7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全国CPI同比上涨2.5%。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数据略超预期,预计下半年CPI将温和上升。
“稳物价”是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目标,亦是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数度强调的“重要任务”。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今年4月表示,中国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维护物价稳定;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二季度例会明确,要统筹抓好稳就业和稳物价。
当前及未来的物价水平变化,是否会对货币政策产生扰动?
核心CPI仍维持在低位
“货币政策仍会以‘稳经济’为主,兼顾稳物价和内外均衡。”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当前的通胀水平未到引起货币政策收紧的阈值。
多位分析人士持有类似观点,认为通胀水平尚不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预计,通胀对货币政策不构成较大压力。他表示,下半年CPI或温和上升,在部分月份向上突破3%的概率较大,但全年平均水平仍控制在政策目标以内。
“6月CPI同比略超预期,但物价内生动能温和可控,对货币政策影响有限。”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预计下半年政策重心依然偏向稳增长。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为受困行业企业以及内需恢复,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预计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持略偏松格局。
当前,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仍维持在低位。“我国CPI受猪肉价格影响较大,因此观察物价大势,核心CPI是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点。”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以过往经验说明,受猪肉价格大幅冲高影响,2019年11月CPI同比上涨4.5%,但当月人民银行仍下调了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月核心CPI同比仅上涨1.4%。
价格和数量工具须注意力度
就货币政策下一阶段的走势,明明认为,当前,国民经济有望进入全国性的修复阶段,这也意味着货币政策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回归本轮局部疫情前的“宽信用”目标,操作模式也将从“危机模式”转为“常规模式”。
中金公司宏观分析师黄文静预计,随着经济复苏和政策发力,货币政策虽然将正常化,但仍会呵护经济修复。
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今年以来,除我国等为数不多的经济体以外,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均出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我国作为开放度高、与国际经贸关系密切的大国,从中期看,通胀存在着跨境传导的可能,未来通胀走势依然是影响经济预期的重要因素。
胡晓炼认为,在当前国内外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不同步的大环境下,为稳经济、防通胀,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留有余地。在通胀“围城”下,要慎用大力度的价格工具、数量工具,坚持不搞大水漫灌。
7月资金面有望总体稳定
对于资金面的展望,明明认为,货币政策将逐步回归常态,但货币政策的微调和资金利率回归政策利率将相对平缓。
“此前市场多数预期货币政策进入下半年后仍将维持宽松、维持资金利率在超低水平运行,但近期人民银行散量逆回购操作已对此前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预期产生了扰动。”明明认为,后续CPI同比数据回升,或将随着经济逐步修复对货币政策预期产生一定扰动。
华安证券预计,7月资金面应总体稳定。后续随着留抵退税结束,MLF到期量逐渐增大,以及增量财政政策发力,资金面可能边际收紧,但预计DR007总体仍将低于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收敛速度将取决于“稳增长”“宽信用”效果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