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商银行加快构筑“数字普惠”新图景
近年来,网络购物、扫码点餐、线上缴费、移动支付等数字化消费场景,早已像柴米油盐一样,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数字经济正逐步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在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在加速推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转型过程中,上海农商银行积极以“智”提“质”,着力构筑数字化普惠金融新图景。
受本轮疫情影响,“零接触式”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企业和民众对线下场景线上化迁移的需求凸显。
“通过网络直接申请贷款,无须反复打印资料,也不用跑网点,动动手指即可实现‘秒申秒贷’,迅速缓解流动性困境”,这样“足不出户”的智慧场景运用,已经通过上海农商银行推出的线上普惠金融服务成为了现实。
“例如,针对中小微企业当前实际面临的困境和融资难、融资贵的发展瓶颈,我行全面融合税务数据与多维度企业信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探索搭建起‘互联网+大数据+金融+税务’平台。”上海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线上普惠金融产品借助大数据风控、生物识别、人工智能技术,将企业纳税信息、征信、大数据普惠应用信息相结合,可轻松实现“线上申请、自动审批、线上签约、自助提还款、动态监控”,授信成功的个人客户最快5分钟即可提款。
随着上海全市进入全面复工复产阶段,这一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的高效“输血”方式正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越过“资金坎”,按下“重启键”。同时,得益于随借随还的特点和先息后本的还款方式,中小微企业的还款压力也随之大幅减轻。
此外,为全力支持重点企业稳住经营,上海农商银行持续履行社会责任,结合上海市“十四五”重大战略,为全市“五个新城”的注册企业提供贷款存续期内的利率优惠。
智慧金融“架桥铺路”,小微企业轻装前行。据了解,为更好回应企业与民众对于金融服务智能化、便利化的期盼,该行正持续开展数字化智能报表系统、数字化营销及获客系统、数字化风险控制引擎等多款金融科技应用的试点,持续推进普惠业务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触角不断延伸,逐步下沉的创新服务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智变”新动能。
在上海尹明果蔬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尹明果蔬”)的“红美人”柑橘棚内,农业物联网设备的出现让智慧种植成为了乡间“日常”,尝到“甜头”的农户们喜笑颜开。“自从去年底上海农商行帮我们装上了‘小喇叭’,合作社的人工成本降了,‘红美人’的产量高了!”看着手机中实时更新的大棚环境数据,尹明果蔬创始人尹学兴满脸欣喜。
据介绍,该合作社在浦东万祥镇新振村建造的种植基地规模600余亩,主要通过产地质量控制,建立营销渠道向各大企事业单位供应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多年的发展运作,尹明果蔬在逐步提高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也对自身的经营及管控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尹学兴口中的“小喇叭”,就是上海农商银行协同上海联通为该合作社安装的首批智慧农业物联网设备――CAT1温湿度监控终端。
“这款终端集大棚温湿度监控、阈值报警、信息提示、天气预报等功能为一体,配备管理后台及APP。能为合作社提供实时监管大棚内温湿度情况,通过小程序了解作物生长情况。”上海农商银行对接人陈汇谊表示,在得知企业提升种植质效的需求后,该行迅速整合资源,积极为企业打造“智慧大棚”。
尹学兴干劲十足地表示,从2010年4月创办合作社以来,上海农商银行给予企业的融资额度和周转效率不断提升。在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下,合作社近年来的年利润增速持续保持在15%以上。“疫情期间,银行还主动为我们提供了延期还款服务。现在又有了科技支持,我们的信心就更足了。”这位和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致富带头人坚信,智慧种植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智慧化、机械化的种植方式一定能进一步带动收益和效益的提升,农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会更强,我们的收获也会更大、更多!”
金融助力提“智”,农户获益增收。据悉,2021年以来,上海农商银行的农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联袂成荫,以鑫农乐贷、卫星遥感为代表的一批智慧农业项目正为未来该行“三农”业务的厚积薄发孕育动能。下一阶段,该行还将对“小喇叭”产品开展深入回访及效果评估,同时结合使用情况进行试点批量应用,加快与合作方开展 API 接口开发,通过“融资+融智”方式,持续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