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三周年: 三大合作平台有何变化
作者: 何乐舒 黄琼
[ 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的建设,目前三大平台都有了专属的建设方案,意味着三大平台在政策高度上跃上了新台阶,取得了新成效,也意味着大湾区的建设进入了新的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是支撑大湾区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抓手和支撑。 ]
在深圳实地考察一段时间之后,考虑到前海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对港企较大的支持力度,朗思传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许可决定2020年正式落户前海。
朗思传感科技是一个典型的海外技术在香港应用落地,并且到深圳前海进行产业化落地的案例。许可说:“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团队都受惠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是利好的政策把大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2019年2月,《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今年是第一阶段目标的实现之年。
《规划纲要》提出,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下称“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2021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是粤港澳合作发展的三个重大平台,需要发挥其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作用。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对第一财经表示,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的建设,目前三大平台都有了专属的建设方案,意味着三大平台在政策高度上跃上了新台阶,取得了新成效,也意味着大湾区的建设进入了新的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是支撑大湾区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抓手和支撑。
三大平台有何变化
《规划纲要》明确了三大平台的功能定位:深圳前海联动香港构建开放型、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广州南沙强化粤港澳联合科技创新,共同打造华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地;珠海横琴配合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加快推进粤澳合作产业园等重大合作项目建设。
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横琴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相继发布,前者侧重服务澳门,后者着眼支持香港。
第一财经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获悉,在《横琴方案》对重点发展四大产业的导向驱动下,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新登记企业户数占新登记企业总户数比重为77.68%,成为新登记企业中的重要产业主体。
广东省政协委员、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东西汇(横琴)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志达告诉第一财经,目前“双15%”税收政策已经推出,并逐步落地,这对吸引资本、人流来横琴发展非常有利。他今年在广东省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横琴科技产业发展和关于加快增加横琴“人气” “才气”的提案。他表示:“很多政策都在积极争取,加速形成。”
2021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实现税收收入超640亿元,同比增长14.4%,实际使用外资54亿美元,同比增长16.8%,继续保持“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许可表示,前海对香港人才的补贴、租金优惠等非常完善;对当地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营商环境一流;在社群搭建方面,对港人和港企都十分照顾,会经常组织一些文化社群活动,帮助大家融入大湾区。
同样,深圳前海光信创新并购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国对第一财经表示,公司享受到自贸区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政府在税务和办公场所租金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减轻了企业运营成本负担。
6月14日,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郭兰峰在6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南沙区位条件优越,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基础坚实,粤港澳三地合作开发意愿比较强烈,具有推动粤港澳全面合作的独特优势。
2021年,广州南沙GDP突破了2000亿元,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投资项目达到了223个。落户的港澳企业2700多家,投资额达到1170亿美元。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是香港科技大学面向内地最重要的技术成果转换平台,于2007年1月正式落户广州南沙,是南沙首家外资科研机构。
今年初,南沙发布了与港澳规则衔接十大典型案例,由霍英东研究院运营的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入选其中。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6年间,我们总共对接超过200个港澳和海外团队,这些团队使用超算总核时数超过2.1亿核时,相当于家用6核计算机4000年的计算量。”
高民表示,截至今年6月,除了港科大和海外的老师,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也吸引了超过50个在孵的企业和团队。越来越多的港澳人才和科创企业通过研究院这个平台来到南沙就业创业,也有越来越多创新人才通过这个平台走向港澳,走向世界,这是一个双向流通、实现共赢的过程。
胡闻从2017年开始在广州南沙创业,涉足领域从自动驾驶到元宇宙,决定在大湾区扎根。他说:“南沙对硬科技的支持力度相当大,而且一直紧跟最新的产业趋势。”
“三年来,三大片区从硬联通到软联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进展。”谢宝剑表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竣工有力支撑了横琴的发展;前海通过扩区,尤其是把机场等枢纽纳入其中,全面拓展自由贸易的功能和平台;南沙立体交通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完善突出了区位优势,与港澳的联系更为便捷。
三大平台联动发展
《规划纲要》发布三周年之际,三大重大平台建设方案逐渐落地实施,多方人士均认为粤港澳合作迈上新台阶。
马志达说:“现在已经是珠澳融合的最好时机。”对未来发展,他提出了三点建议和期待:一是加快推进政策的落地实施。二是在产业导入融合方面增加人气。三是促进澳门青年融入横琴,共享琴澳两地扶持政策。
马志达称,澳门本地中小企业多,实力不大,很多人并不是都能在四大产业中很好地找准位置。而横琴环境基建等都很好,但不少楼空置率较高,当务之急是要吸引更多人进驻,盘活局面。建议产业合作中还要考虑占澳门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心声,结合实际降低横琴投资准入门槛、扩大准入范围,便利更多的澳门中小企业来横琴发展。
前海正积极扩大深港融合发展空间,深港合作举措更实、对接更密。2022年前五个月,前海合作区实际使用港资18.74亿美元,同比增长48.9%。
陈志国表示,得益于前海自贸区蓬勃发展,公司目前项目投资规模已经接近2000亿元,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还将继续在自贸区的政策引领下,发挥金融优势,协同发展。
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的南沙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高民表示,今年伴随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落成开学,在“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共同打造香港科技大学2.0”的指导框架下,研究院重点建设香港科技大学科技园这一孵化载体,期望吸引更多港科大创新创业的公司,尤其是硬科技公司在南沙孵化发展。
如何看待三大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谢宝剑表示:“三个片区之间各有侧重,但又相互促进,三地可以通过深度的协同和联动,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为港澳业界、商界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在制度创新上又形成优势互补、功能互补,共同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取得新进展。”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三大自贸片区的协同发展,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王振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未来,三大自贸片区要开展人才合作、企业对接联动、项目载体共建、区域联合招商等深度合作,推动空间优势互补、协调联动、错位发展,并可以积极谋划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打造粤港澳合作发展核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