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按下“加速键”
国有六大行2021年金融科技资金投入总量为1074.93亿元,同比增长10.77%。其中,工行居于首位,2021年相关投入额为259.87亿元,较上年增长9.1%;建行、农行紧随其后。
● 本报记者 石诗语
日前,毕马威发布的《2022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表示,中国银行业将进入以追求高质量、数字化为导向的转型发展“跋涉期”。近年来,在数字化浪潮下,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按下数字化转型“加速键”。2021年六家国有大行的金融科技资金投入总量已超过千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驱动要素,科技创新促进金融服务惠及社会民生方方面面。与此同时,金融信息管理体系风险、金融数据风险等挑战随之而来。业内人士表示,应多方协同,构建覆盖产品、技术、运营、安全的跨部门全流程安全防护体系,筑牢数字化安全的底线和红线。
科技投入持续“加码”
“立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定位,在当前数字经济席卷趋势之下,金融行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先锋,正加速向深水区迈进。”毕马威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楚东表示。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国有六大行2021年金融科技资金投入总量为1074.93亿元,同比增长10.77%。其中,工行居于首位,2021年相关投入额为259.87亿元,较上年增长9.1%;建行、农行紧随其后,投入资金分别为235.76亿元、205.32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6.64%和12.2%。
除国有大行外,部分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加码。例如,招商银行2021年信息科技投入132.91亿元,较上年增长11.58%;平安银行2021年IT资本性支出及费用投入73.83亿元,较上年增长2.4%;中信银行2021年信息科技投入75.37亿元,较上年增长8.82%。
此外,各家银行招兵买马,持续扩充金融科技人才队伍。据统计,六家国有大行2021年科技人员总数达8.19万人,较上年增加1.02万人。
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寇冠指出,数字化人才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资源,是数字化核心能力建设的生力军。
多家银行加大资金与人才投入是为了顺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强化顶层设计,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
“全行上下几乎言必称科技,遇到问题都会思考通过数字化来解决。”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表示,“要打造‘数字兴业’,就要着力解决行动问题,从根本上改变全行经营模式。”
数字化金融服务助力社会民生
随着技术与业务在各个场景的深度融合,科技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数字化经营的核心驱动要素。业内人士认为,科技创新在供给侧提高了金融效率,在需求侧提升了用户体验,成为数字化转型中新旧动能转换的催化剂,金融科技服务已惠及社会民生诸多方面。
不少银行深耕住房租赁,打造住房生态。例如,建设银行支持全国房地产市场监测系统从事后监测向事中监管跨越式升级,打造广东“粤安居”、贵州“数字住房”等数字住房样板,推进全国公租房管理及监测体系建设基本成型,住房领域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张敏介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建行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已为1.56万家企业、3900万个人房东和租客提供阳光透明的交易服务;已开业运营189个“CCB建融家园”长租社区;在全国主要城市对接超过400个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保障性租赁住房App在60多个城市上线运行。
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农业银行积极探索通过金融科技提高农村金融的覆盖面、可得性与便利性,推动金融服务向乡村下沉,不断延伸金融服务触角。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加大物理网点建设的同时,目前惠农通机具,已经由原来的以支付结算为主,发展为提供办贷、办卡、理财、缴费等综合金融服务渠道。此外,加大手机银行在农村的推广力度,针对农村地区的特色化需求,设计了更符合农民使用习惯的乡村版、大字版手机银行。
在生活服务数字化转型方面,不少银行还推出“虚拟数字员工”,提供全方位、24小时AI智能服务、语音质检、智能审录等,并且不断扩容手机银行使用场景,增强数字银行“场景融合”。为提升老年群体金融服务体验,多家银行推出适老版、关怀版模式手机银行,还在手机银行、自助设备使用中为老年客户提供“一对一”线上视频指导。
持续构建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金融数字化转型在催生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渠道、新产品、新业态的同时,也对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挑战。保障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金融科技风险安全可控,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
“数据分析与精准营销的快速发展,使得高质量金融数据变得更有价值,容易诱导个别数据安全意识薄弱的从业者铤而走险。”某国有行数字银行部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此外,部分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内用户数据访问权限设置不合理,也加大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对此,寇冠认为,银行应持续构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全方位对标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深化全行金融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同时,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构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审计和可溯源的全行一体化数据安全保护体系。构建覆盖产品、技术、运营、安全的跨部门全流程安全防护体系,筑牢数字化安全的底线和红线。
在监管方面,索信达控股首席执行官吴辅世表示:“数字化金融监管新时代已经到来,监管合规对于数据的重视程度逐渐上升,监管科技智能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央行金融科技委员会在此前召开的会议中强调,建立健全金融科技伦理监管框架和制度规范,加强科技伦理风险预警、跟踪研判和敏捷治理,深化运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强化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数字渠道管理,研究建立智能算法信息披露、风险评估等规则机制,持续提升监管统一性、专业性和穿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