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建:聚焦金融健康建设 推动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刘玉龙)“从个体微观视角看,我国居民的金融健康整体而言有一定的基础,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11日在参加“抗风险·强韧性·高质量——2022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时表示,从谋划推进金融健康更为宏观的视角看,我国金融健康建设任重而道远。他建议未来一段时间可聚焦以下着力点进行拓展推进。
一是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能级,探索构建金融健康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框架。建议在现有普惠金融覆盖面较广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的政策框架,多管齐下推进金融健康建设。通过提升农村居民的财务韧性,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通过优化城乡居民财务状况,助力激发居民的创新创业动力和潜能;通过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助力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
二是发挥金融机构主力军作用,为普惠个体提供针对性更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机构应不断加强金融健康能力建设,将提升客户的金融健康水平作为经营的重要目标之一,与金融机构自身的风控环节有机结合,最终实现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与客户金融健康的双赢,更好地走出一条普惠金融“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是增强消费者金融素养和金融健康意识,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建议统筹推进金融教育、金融消费者保护与金融健康建设,不断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培养其科学作出财务决策和适当选择金融产品的能力,从需求侧为消费者自我追求金融健康充分赋能。同时,不断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打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金融健康保驾护航。
四是加强宏观调控与微观主体的良性互动,为金融健康建设营造良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环境。建议发挥货币政策的引导作用,激励金融机构和微观主体作出有利于金融健康的行为。同时,充分考虑相关群体的金融健康状况,既要避免大量个体的金融不健康积聚形成金融风险的隐患,也要防止金融风险外溢而对大量个体的金融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五是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为金融健康提供制度保障。可考虑将金融健康理念纳入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中,在推进金融稳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破产等立法工作中充分考虑金融健康的要素;建立完善与金融健康要求相适应的监管规则体系,强化行为监管,打造有利于金融健康建设的良好金融生态。
六是建立健全评估评价指标体系和诊断工具,为金融健康提供科学的衡量标准。建议在现有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及填报制度的基础上,完善金融健康评价标准;可以借鉴吸收财务日记调查等微观调查方式方法,将其与传统普惠金融调查结果相结合,研究开发金融健康诊断工具,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