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健康 >

健康

普陀区生命健康产业实现区级税收超4亿元

发布时间:2022-10-21 15:08:54

最佳答案:今年1至8月,普陀区生命健康产业实现区级税收超4亿元,同比增速达31.57%,增速明显,呈现逆势上扬的发展状态,点亮区域经济。记者昨天在普陀区采访了解到,该区花了10年时间,摸

  今年1至8月,普陀区生命健康产业实现区级税收超4亿元,同比增速达31.57%,增速明显,呈现逆势上扬的发展状态,“点亮”区域经济。记者昨天在普陀区采访了解到,该区花了10年时间,摸索出一条产业升级的“绿色之路”:既实现了污染的清退、环境的治理,还带动相关企业一起参与了进来,实现了共同发展。

图说:普陀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联盟成立。普陀区供图

  医药“基因”积厚成势

  普陀区的生命健康产业有着“传承”的“基因”,苏州河的普陀段,集聚了上海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的多个“第一”,而其中,与生命健康产业息息相关的“化工基因”早早就种下了:有上海开埠以来建立的第一家化工厂——江苏药水厂,还有远东第一家专业酵母厂——上海酵母厂。

  上个世纪50年代,伴随着对民族工商业公私合营改造的大潮,普陀区成为了上海市医药产业布局中一块重要版图:上海市第一家生产中成药的专业厂——上海中药制药厂一厂(以下简称“上海中药一厂”)便起步于桃浦,厂址就设在如今的桃浦镇政府斜对面。

  在“十二五”规划全市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格局下,污染型的医药生产制造企业面临着清退、搬离,上海中药一厂也不例外。“当时,我们已经改制了,在香港回归后,引进了外资,2001年成立了上海和黄药业。”上海和黄药业副总裁张树才回忆说,生产制造车间要全部搬离普陀,这对企业而言不仅意味着大规模的搬迁,更是传递出了一个信号——“企业的发展也必须要转型!”

  留下医药流通环节

  “上药和黄扎根普陀区桃浦镇多年,搬离生产制造车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和桃浦镇、镇属新金环集团多次沟通、商讨方案,发现企业的转型也迫在眉睫。”张树才回忆说:“当时随着合营改制,企业的销售业务呈复合式增长,我们就想何不成立一个专门的销售公司,既可以方便企业做医药流通领域的转型,也可以将根留在普陀。”

  2014年,上海上药和黄医药销售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张树才也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上药和黄有了成体系的医药流通平台,从2015年销售额14.3亿元,到去年实现了合同量28亿元销售额。不止上药和黄,还有默沙东、上海医药等一群桃浦“老医药”,也将医药流通环节留了下来,成立新公司和区域一起做转型、求发展。

  带着企业一起做转型,普陀“试验田”的效果喜人。上药物流、上药和黄医药销售有限公司现如今都长成了普陀区税收百强企业。而今年上半年逆势上扬的区级产业税收里,医药流通与销售是主力军,贡献全区生命健康产业超过85%的税收,税收同比增速在该产业四大细分领域中也达到了最高。

  “健康新子”纷纷落户

  在普陀,产业布局相对分散、集聚地标尚未形成,生命健康领域的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服务体系集聚也还不够充分。为此,普陀区制定了生命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指出,普陀将建设“生命健康总部”一个基地与“高端医学创新”“医药资源配置”“数字医疗服务”三个中心为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链。

  其中,桃浦地区转型的首发项目中以(上海)创新园,就承接了一批中以两国在数字医疗、生命科学领域的孵化器和企业项目。今年8月22日,普陀区中以(上海)创新园“中以联合研发计划”的首个项目正式亮相了——“创新骨科植入物”,将成为一款拥有自主产权的全球首创产品,孵化成功后项目公司也将随即落到园区。

  图说:中以(上海)创新园。

  还有更多的“健康新子”落户普陀,在桃浦镇金迈路1号,“延立生命健康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中。这处斥资4亿元、场地出租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的健康产业园,集成了普陀区生命健康产业功能框架里的“高端医学创新中心”和“数字医疗服务中心”两大模块,极大弥补了产业图谱的“空白”。

  图说:延立生命健康产业园效果图。

  在延立生命健康产业园里,项目所在的大楼裙楼将设置干细胞研发中心以及公共开放实验平台,实验室研发产品品类主要为长效型重组蛋白生物制药、新型PROTAC药物以及天然植物产品治疗药物。主楼将与太平洋保险一起合作,成立三级康复医院,开设住院、门诊、体检、健康管理四大业务,形成一个集药物研发、精准治疗、康复医院的一体化平台。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底正式竣工。

  疫情期间远程引入的税收亿元级企业东方基因,是普陀区打造“生命健康总部基地”落下的重要一子,企业主要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将进一步整合国际医疗技术资源,打造投融资、销售、体外诊断产品研发、产品转化及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普陀区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