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3+4的入境限制,怎样预防疫情和死亡率的大幅反弹?
核心提要:
1. 香港特区宣布放宽入境隔离天数,自8月12日起入境只需3天酒店隔离、4天居家检疫及红黄码制度。 此前,还允许条件合适的患者居家隔离,通过佩戴电子手环和赋“红黄码”结合的方式尽可能阻断传染,以此实现“精准抗疫”。香港 新政策并非“躺平”,而是在平衡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维护民生活动及香港竞争力,以科学精准方式防疫。
2. 此前,造成香港特区病死率几乎是新加坡10倍的最直接原因,是老年人疫苗接种率过低。数据显示,3针疫苗比2针有更好的保护率,也充分说明了病死率下降就是跟接种疫苗相关。该短板得到极大改善后,香港特区目前的病死率已经降到0.11%,接近于新加坡的病死率。
3. 在隔离政策下,香港的旅游业遭到了重创。目前,香港已优化调整国际航班的熔断机制,使得通向世界的道路更通畅,但香港与内地通关的进程还在缓步推进中,香港的新隔离政策,将给内地的政策调整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
香港放宽入境隔离天数,实施“3+4”方案,港府一月内连出三大重磅放宽政策,已趋近于完全开放
目前,中国香港特区疫情管控已趋近于正常化。
继7月7日、20日,香港规定只要住所环境合适,新冠感染者可居家,而无需集中隔离,以及不再对进入香港的航班实行熔断机制后,再出重磅疫情放松政策。
8月8日,香港宣布将放宽入境酒店检疫, 从8月12日起,实施“3+4”方案:3天酒店检疫隔离及4天居家检疫。香港最新的举措是向着开放和正常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这项政策的推行,意味着香港的疫情管控已趋近于正常化。
同时将执行的,还有红黄码制度。在“安心出行程序”中,对新冠确诊人群赋予“红码”,不可以离开指定处所;入境接受隔离的人士被赋予“黄码”,在4天居家医学监测期间,可以外出,如果每日抗原检测呈阴性,可搭乘交通工具、上班、进入商场、超市等地,但不能进入餐厅、健身房、酒吧、美容院等需要有主动出示“疫苗通行证”的处所,也不能参与不戴口罩的活动。
香港希望通过这个更宽松的措施,便利与海外的交流,保持国际竞争力。
之前香港特区的入境隔离时间,是7天酒店检疫隔离。如今香港缩短了在酒店里集中隔离的时间,是否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呢?
香港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曾对媒体表示,香港八成多输入确诊个案是在检疫酒店第3日之前发现,九成多个案是在第5日之前发现。目前从外地返港的旅客中,新冠确诊者约占4%,也就是说, 每1000个入境旅客中,960人都不是感染者,只有40名感染者。而到了入境第三日,已经能发现约32名感染者,只有大约8人还未被诊断出。
之前的隔离政策,在3天之后还要继续集中隔离4天,这相当于为了不放过一个“潜伏期”感染者,需要绑架超过100名未感染者,让大家都不得不一起在酒店里继续隔离。 相比之下,新的政策等于是给绝大多数人松绑,不必接受毫无必要的隔离。
但是,居家健康观察不等于“躺平”。因为有“黄码”,虽然外出没问题,但不能到容易传播病毒的场所,也不能解除口罩,仍可以减少病毒传染风险。在这4天中,也需要进行核酸检测及抗原检测,可继续找出余下的感染者。
香港自今年2月暴发严重的奥密克戎疫情之后,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峰值突破了7万例。虽然没有全域静止管理,也没有进行全员核酸检测,香港疫情还是很快得到了缓解, 在5月初,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已经减少到了300例左右。但在近期,疫情出现了反弹,每日新增病例又增加到了5000例左右。
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香港入境政策的改变,加大了疫情反弹的强度, 会不会再度导致大量新冠死亡病例出现呢?
▎图/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3+4”方案在平衡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维护民生活动及香港竞争力,尽量让社会有最大的经济发展动力,既要保护生命又要让市民恢复正常的民生活动。李家超强调,新防疫政策非“躺平”,是以科学精准方式去进行检疫,平衡经济风险及动力,并减少重症及死亡,减少高风险人士(包括一老一幼及长期病患者)
病死率比新加坡高10倍?放松入境政策后,怎么办?香港强推疫苗接种,三岁以上人群中,两针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89.7%
7月25日,一份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发表的研究比较了中国香港特区和新加坡的奥密克戎疫情。两地都属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之间,香港的病死率高达0.53%,而新加坡仅为0.06%, 香港的病死率几乎是新加坡的10倍[1]。
研究指出,造成两地病死率巨大差异的最直接原因,可能是疫苗接种率。在奥密克戎疫情之前,截至2022年3月22日,香港的全程疫苗接种率和加强针接种率分别为76.15%和34.5%,远低于新加坡的92%和71%。
在所有年龄的感染者中,未完成两剂疫苗接种者的病死率,新加坡是2.92%,香港是1.69%;已完成两剂疫苗接种者的病死率,新加坡是0.14%,香港是0.1%。所以, 如果香港之前能达到新加坡的疫苗接种率,病死人数就会大大下降。
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特区,甚至在世界其他国家,新冠死亡者都以老年人为主。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近日公布的数据,超过95%的死亡病例都是60岁以上年龄者。
▎图/接种疫苗降低了新冠感染病死率(图片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网站)
不幸的是, 对于最需要疫苗保护的老年人,香港的疫苗接种率更是明显比新加坡低得多。
在今年2月中,笔者曾著文指出:疫苗接种率低,是香港最大的短板! 老年人中疫苗接种率太低,恐成感染死亡重灾区!
当时,香港12岁及以上的人口中,完成两针接种比例是74.6%,这比例不算太差,但在70至79岁的人群中,完成两针疫苗接种的比例为55.06%;在80岁或以上的人群中,两针疫苗接种率则只有26.26%。
▎图/2022年2月香港不同年龄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图片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网站)
香港目前的数据显示,虽然老年人感染后病死率很高,但是接种疫苗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
之前有人质疑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出来的疫苗保护率,认为能接种疫苗的人,身体比较好,感染后病死率本来就低。这个质疑是合理的,但如今加强针的数据已经可以释疑。 接种2针和3针的人,身体状况整体上不可能有明显差别,3针疫苗比2针有更好的保护率,也充分说明了病死率下降就是跟接种疫苗相关。
香港的数据表明,80岁以上老人的病死率,没有接种疫苗者为16.16%,接种三剂科兴灭活疫苗可降至1.04%,接种三剂复必泰可降至0.63%。
对于70岁-79岁的老人,没有接种疫苗者病死率为5.43%,接种三剂科兴灭活疫苗可降至0.16%,接种三剂复必泰可降至0.07%。
▎图/没有接种疫苗和接种了三剂新冠疫苗者感染病毒后的病死率(图片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网站)
对于70岁以下的人,接种三剂疫苗之后,病死率都降到了0.04%以下。
▎图/没有接种疫苗和接种了三剂新冠疫苗者感染病毒后的病死率(图片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网站)
所以, 面对这传染力极强的奥密克戎,真正需要保护的,只是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
如今, 香港“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低”这块短板已经得到大大改善。截至8月7日,在香港三岁以上人群中,两针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89.7%;在12岁以上人群中,三针疫苗接种率达到了68.0%。即便是80岁以上老人,两针接种率也提高到了60%以上。
▎图/香港当前不同年龄人群的疫苗接种情况(图片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网站)
血清学调查数据表明,截至今年5月,香港有23.4%的人口因感染病毒而产生了特异性抗体[2]。按此比例推算,香港感染人数应该达到了175万,略高于目前所报道的136.8万例。
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奥密克戎疫情前的感染人口比例!也就是说, 在自然感染和接疫苗的双重机制下,香港人群的免疫保护 已经大大加强 。
也正因为如此,香港特区目前的病死率已经降到0.11%,远低于3月初的峰值2.89%,接近于新加坡的病死率。
▎图/香港和新加坡的新冠病死率(来源:Our World in Data)
香港为何取消对新冠感染者集中隔离的政策?允许染疫者居家隔离,佩戴电子手环,赋予红黄码,远程管理,精准防控
除了疫苗接种率这个主要因素,研究人员认为一些其他的因素,如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病人口的比例、奥密克戎疫情之前感染人口比例、分诊制度、检测数等等,也是香港第五波疫情病死率较高的原因[1]。
在这些因素之中,分诊制度值得一说。在奥密克戎疫情之前,新加坡已经允许有条件的感染者进行居家隔离,因此,即便在疫情的高峰期,新加坡的院内运转始终保持良好态势,新冠患者的床位占用率维持在20%以下。
相比之下, 香港特区实行的是“应收尽收”的政策,轻症感染者占用了公立医院的病床位,导致重症患者无法收治,出现医疗挤兑,这也导致了病死率升高。
如今,这个情况已经改变。 7月20日起,香港取消了“感染者一律送社区隔离”的政策,允许条件合适的患者居家隔离。这缓解了社区隔离设施的压力,也能减轻医院的压力。
但是,允许居家隔离,会让病毒的传播变得不可控。香港未来的疫情是否会因此反弹更厉害呢?
在香港,大部分病例都是在快速抗原检测呈阳性结果之后,再做核酸复检确诊,然后才送往社区隔离设施。 从防疫效果上看,这个操作对于传染力很强的奥密克戎已经“不是特别有效”。香港在允许居家隔离之后,要求隔离人士佩戴电子手环,以此也能限制社区活动,起到阻断传染的作用。
据卫生署透露,截至8月1日,已经有超过4.5万名居家隔离的确诊患者。但初步调查发现,其中约有60人未能遵守相关隔离规定,离家出门了。调查结果认为,上门派发电子手环及启动需要半天至一天时间,有人在此期间离开住所。所以,单靠电子手环,无法进行严格的防疫监督。
目前出台的“红黄码”规定,可以进一步加强监督。因为确诊者被赋予“红码”,即便违法规定离开住所,也无法进入餐馆、医院等需要检查出行码的高风险场所。
需要指出的是, “精准抗疫”,目的并不是能将病毒100%圈住、让病毒无一漏网,而是更科学、合理地减少抗疫的成本,降低抗疫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香港已面向国际开放,何时与内地通关?目前入境香港转机回内地仍维持7+3
同样也是特区,但澳门的抗疫方式几乎与内地一致。
澳门在6月18日出现了本土奥密克戎确诊病例。6月22日,珠海调整从澳门入境管理措施,要求所有自澳门入境人员,须进行7天集中隔离及7天居家健康监测。在疫情期间,澳门实行了全员检测,并于7月11日至23日实施了“相对静止管理”措施。
因为疫情,澳门与内地的免隔离通关暂停了一个多月,但已于8月3日起恢复。虽然免隔离,但仍需要有核酸检测证明。根据要求,自澳门出境前往珠海人员,须持24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而从珠海入境到澳门人员,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
因为抗疫措施限制了游客到香港的旅游和消费,香港一直想与大陆实现通关。为此,自2021年9月开始,香港实施“回港易”、“来港易”计划,对于广东省以及澳门地区的人士,只要在进入香港前14天内没有到过国内其他地方,就可以申请“回港易”或“来港易”,入境后豁免隔离。
但是,根据香港特区旅游发展局发布的公告,2021年全年访港旅客总数约为9.1万人次,同比下降 97.4%。内地访港旅客人数为65694人次,同比下降97.6%。 因为有入境隔离要求,访港人士主要是探望亲友或有其他必要到访的原因,消闲旅近乎为零。即便有“回港易”、“来港易”,也无法挽救香港的旅游业。
其实逻辑很简单:即便入港可以免隔离,但是从香港回到大陆,还是需要被隔离。有多少人愿意将自己的休闲旅游时间宅在隔离酒店呢?本来期望在去年年底实现通关,但由于香港疫情频频出现,与大陆的通关一直遥遥无期。
日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对媒体表示,香港仍希望达到与内地通关这个目标,但也坦言“要务实”,香港现在每天4000多例确诊个案,而且趋势还在往上升,“如果要一步到位可能就难了”。
与此同时,香港也不能放弃与世界的通关。从历史上看,香港本来只是一个小渔村,香港之所以能成为国际大都市,不是因为曾经是英国殖民地,而是因为是大陆通向世界的“门户”。
由于新冠疫情,香港“门户”的重要性又开始显现。尽管入境香港需要隔离,但是由于回国的直飞航班太少,而且熔断的航班太多,很多人还是选择通过香港转机回国。从5月1日起,香港允许非香港居民转机回国,香港的隔离酒店从此一直爆满。 为了通向世界的道路更通畅,从7月8日起,香港取消了熔断机制。
作为“门户”,如果只能单向顺利通行,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功能。如果像澳门、内地一样严格实施各种抗疫措施,与内地的通关会更顺利,但是却会朝向外面世界关闭。
因此,香港只能在内地和世界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小心翼翼地采取措施。
这次香港放宽隔离时间,并不包括入境香港回内地的旅客。
据了解,目前这部分旅客仍维持7+3机制。何时取消,仍没有时间表。
但香港在变,内地也在改变。
8月7日,中国民航局发布通知,对国际定期客运航班熔断措施进行优化调整。调整后的熔断措施为:对确诊旅客人数达到5例的航空公司单一入境航班,当确诊旅客占比达到该航班入境旅客人数4%时,暂停运行1周,而之前熔断后暂停运营需要两周。这意味着航班触发熔断的概率将降低,回国航班也将逐步增多。
继6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宣布,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7”调整为“7+3”后,在7月21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将不断收集梳理各地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总体措施要求,在疫情处置时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难点。这里其中就提到,各类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周期与方式,时间是否可进一步缩短。
而香港宣布执行3+4新政策,其实施的效果如何,也许能成为内地防疫的一个重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