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娱乐 >

娱乐

清朝末年天津的“三不管”娱乐城,逛了一个多月也不嫌累,六十年代被拆除

发布时间:2022-10-10 16:09:32

  连阔如在《江湖丛谈》提到天津南市三不管时这样写道:“三不管那个地方,说起来发达,为我华北第一,可不是热闹第一,亦不是好的第一,是发展得最快属它第一。”

  南市在老城南门外,清末民初,这里陆续卖地盖房,除了胡同民宅之外,更建起了大饭庄子、电影院、戏园、大澡堂子、青楼等娱乐场所,成为天津吃喝玩乐的中心。

  南市有几处大水坑,坑周围形成了两大片热闹场,坑内有不少小船,供游人往来乘坐。打把式卖艺的,跑江湖的,说相声的,卖小吃的都聚集于此。因为这里靠近日租界,日本人想管,但不能越界,管不了;市政当局觉得那里是臭水坑、垃圾堆,也不管;县署因为那地方属于市政所辖,他们也不管,天津人爱起外号,给这个地方也起了个外号,叫“三不管”。

南市

  连阔如写道:“逛起三不管来,能够天天去,逛个一个月亦不腻。各种杂技,各样生意,各大戏棚,应有尽有,无一不全。北平的天桥是白天热闹,夜内没有人;天津的三不管是昼如夜,夜如昼,各有不同的热闹。”

  三不管的小吃最多,煎焖子、卤煮火烧、老豆腐、蛤蜊牛儿、爆肚、煎肠子,羊肠子、羊胎羔、杨村糕干……有不少北京人来此经营,比如卖切糕的、卖豆汁的、卖杏仁茶的,一块钱两块钱能吃个够。

  但是来三不管,比吃更重要的,是看玩意儿。三不管打把式卖艺的最多,有表演扔石锁的、耍中幡的、耍大刀的、肚内纫针的、吐火球的、油锤掼顶的、砸石头的、手劈青砖的、吞宝剑的、吞铁球的。

清末玩家

  铁球是空心的,一晃哗啦啦直响。吞铁球的把式提一口气,吞下铁球,身体晃动,肚子里的铁球乱响,围着场子转三圈,再用气把铁球托出来,铁球上全是粘液和血丝。吞宝剑的跟吞铁球的是一门功夫,侯耀文曾在相声里说过,吞宝剑要先拿白菜帮子练。

  打把式都是先表演,后收费,收钱时人很容易散,这时就看卖艺的嘴怎么说了。能说会道,才能卖艺,围着场子作揖:“三老四少,老少爷们儿,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有多没少,您赏几个。”要把人群稳住,否则有一个人带头走,大家很容易跟着走。有时也难免说些难听的话,夹枪带棒,话里藏刀——

  “做我们这行的人,不恼别的,就恼一种人。哪种人?这种人早也不走,晚也不走,非等我们练完了,一腔子力气卖在这儿了,他转身就走,不光是他不给钱,还把花钱的爷们儿也带走了。我们将这种人好有一比,比从何来?这种人就好比是往我们的饭碗里扔了一把沙土,简直是大德祥改祥记,缺了大德了。”话说到这,人们即便不掏钱,也不好意思走。

清末剧场演出

  练气功的有王麻子、李傻子。练之前先耍嘴皮子,说自己的来历,跟谁学的艺,走南闯北都干过什么,再说几句客气话,说自己经师不到学艺不高,练得好大家赏个脸,练不好您多多包涵。言罢将一口丹田气运到手掌心,大喝一声“哈啊——开”!手起掌落,手中一块砖头砸成两半儿。还能练金刚钻儿,就是用手指钻砖头,把一根手指运足气力,电钻一般在砖头上旋转,同时围着场子转圈,让大伙看清楚了,硬生生钻出一个孔。不过据说那砖头都是用醋泡酥了的。

  三不管的摔跤场子十分火爆。用板凳圈起场子,跤手们穿着白布褡裢,闪转腾挪,妙招迭出。号称全国冠军的“天津大老九”,驰名京津两地的“四大张”——张连生、张魁元、张鸿玉、张鹤年等人都常来三不管撂跤。

老天津

  再有就是做买卖的。但是在三不管做买卖,和别的地方不一样,也都带有表演性质。有一个卖野药的,先是靠嘴把式黏圆子聚人气,等围观的人多了,便拿出一条白毛巾,里面裹着一块生牛肉,当众把生牛肉吃下去,边说不好消化,边拿出自制的化食丹服下,再讲这化食丹的奇效,人们都看傻了,纷纷掏钱购买。

  卖大力丸的高凤山,以打弹弓子出名,打弹弓不用瞄准,指哪打哪,还能使出各种造型,像苏秦背剑、张飞骗马。耍大铁刀卖膏药的高大愣,支起炉灶,架着一口大铁锅熬膏药,围观之人哪儿不舒服,他就用两根筷子搅起一团膏药,趁热敷在患处,当时就能管用。那个年头老百姓有病不敢去医院,都来三不管找卖野药的,花钱不多,吃了就好。

南市三不管

  卖碎布头的摊子一家挨一家,以白傻子吆喝的最出奇,连说带唱。相声《卖布头》就来源于这些人的吆喝。都说白傻子卖的是布铺里剩下的碎布头儿,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整匹布扯成小块卖,坑骗外乡人。

  有一个卖缝衣服针的,一边把钢针扎在一块木板上,一边吆喝:“一号这个钢针板儿上剁,武松打虎景阳坡,十三太保李存孝,赵子龙大战长坂坡,曹孟德带领人马,八十三万降董卓,张翼德一声喊,喝退大河哎呀呵……”

  三不管有很多小戏棚子,或用席搭,或用布围,有人在外边把门,想进去先花钱买一摞小牌儿,进去后,里面唱的是《算粮登殿》《杀狗劝妻》《翠屏山》《金水桥》……唱完一段就有人下来打钱,等到听主儿手里的小牌儿都给完了,就不能再听了。其实比在大戏园子买票花的钱一点也不少,这叫“贪贱吃穷人”。

清末小吃摊

  表演古彩戏法的穿着大褂,用一个大布单子遮住两手,大喊一声:“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要想变出来,还得来把土——说变就变!”接着便从大褂里掏出各种物件——最夸张的是玻璃鱼缸,里面有水,还有活的金鱼;或者是火盆,里面还点着火。

  另外像皮影戏、傀儡戏、相声、评书、鼓曲,算卦的、拔火罐的、修脚的、拔牙的、相面的、测字抽签的……可以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三不管的繁华一直延续到50年代,后来被废除,原地盖起一幢临街的大白楼,取名“玉林村”,80年代是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天津再无“三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