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节节攀升
2022年12月4日消息: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节节攀升,中国品牌乘势出海同样令人欣喜。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汽车出口不仅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飞跃。
一方面,与过去的燃油车时代不同,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出口至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另一方面,得益于中高端产品唱主角,中国品牌在海外的产品溢价能力更强。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占到欧洲市场总销量的10%左右。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认为,2022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关键拐点,出现了三大令人振奋的里程碑: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50%、出口规模有望突破30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30%。
这三点相互作用与配合,正好成为助推中国汽车出口的最强引擎。记者注意到,近一年来,比亚迪、上汽、蔚来、岚图、WEY等十多个中国汽车品牌公布了出口欧洲的规划。同时,这一轮新能源汽车出海欧洲的大戏中,中高端车型成为绝对主角,产品溢价能力得到提升。站上世界舞台的中国车企,正在努力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出口量翻倍,电动车如何助中国品牌迎来“蝶变”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汽车企业出口245.6万辆,同比增长54.1%。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49.9万辆,同比增长96.7%。同时,与上年同期相比,整车出口量前10位企业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与此同时,与2018年单车出口均价1.29万美元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让中国汽车出口呈现高端化特征,如今单车出口均价已达到1.89万美元。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汽车出口量强劲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中国供应链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源于中国敏锐地抓住了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契机。
“我国拥有最完善的汽车供应链,拥有高效的工程师和产业工人队伍,因此许多外国车企近年来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将最先进的生产线搬到中国。”盘和林告诉记者,智能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将是一个长期的、不可逆转的过程,而中国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及时把握了这一趋势。
在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璟玥看来,由于全球制造业全面转型升级以及传统能源价格高涨、环境污染和减碳压力加大,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智能电动汽车已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关键着力点和战略制高点。
近年来,受新能源补贴及欧洲碳排放的双重影响,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快速增长。有数据显示,2021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230万辆,占新车销量的19%,渗透率位居全球前列。不久前,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达成协议,要求汽车制造商在2035年前全面禁售传统内燃机车型,实现零排放目标。
在陈璟玥看来,此举将进一步加速欧洲汽车电动化转型的步伐,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资深汽车媒体人、汽车行业分析人士杨小林认为,除了欧洲市场环境、客观条件的变化,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也是出口大涨、加速登陆欧洲的必要条件。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汽车质量、技术和品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逐步增强,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因此实现了出口的快速增长。”杨小林分析说,今年10月,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领跑市场,证明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打造“品质、品类、品牌”的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他看来,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供需两旺,有助于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链效率,进而实现“墙内开花墙外香”。
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48.5万辆和528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4%。与上年同期相比,各企业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比亚迪1-10月累计销量接近140万辆。
“在全球汽车业电动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下,新能源汽车为中国车企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付于武认为,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经历了市场培育和政策驱动期,今年则迎来全面市场化突破拐点,进入市场驱动期。因此,今后中国汽车产业还会有更重要的发展、更大的收获。
今年迎来销量和口碑双丰收的比亚迪验证了这一趋势。
11月16日,在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从第1辆到100万辆,我们用了13年;从100万辆到200万辆,我们只用了1年;从200万辆到300万辆,我们仅用了半年。”
王传福表示,通过前瞻战略和创新技术,比亚迪走出了引领行业向前的“新能源加速度”;比亚迪希望秉承“在全球、为全球”的理念,在更大范围内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独立汽车评论员白德认为,在今年3月正式停产燃油汽车后,比亚迪更加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除了在国内市场高歌猛进,比亚迪也在积极拥抱国际市场。
据透露,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已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座城市。自去年5月加速国际化战略以来,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挪威、德国等欧洲国家,以及日本、泰国等亚太市场。
白德表示,如今中国汽车出口开始呈现新能源高端化特征,这足以让人兴奋,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电动化技术还没有达到顶峰,同时智能化技术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自主品牌要想借助新能源汽车做大、做强汽车出口,还需要在产业链、技术、产品等维度上的长期努力。
从租赁到订阅,中国品牌出海期待更多模式创新
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变革的持续推进,汽车产业正在向高附加值发展。因此,新能源汽车热销海外,自然被视为我国外贸结构和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
其中,拓宽租赁市场、推广汽车订阅服务等模式创新,成为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冲销量、拓规模”的新抓手。
不久前,比亚迪面向欧洲市场预售3款车型,并与德国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SIXT签署协议。未来6年,该公司将向比亚迪采购至少10万辆新能源汽车。记者了解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汽车市场中,比亚迪元PLUS低配版的售价约合23万元人民币,比国内在销版本的售价贵10万元左右。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纯电动车出口均价为0.2万美元,2022年则已上升至1.99万美元,证明了电动汽车成功助推中国汽车出口逐步实现高端化。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通过租赁等模式向欧洲出口新能源汽车,有助于迅速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在当地的知名度。他认为,比亚迪这份10万辆大单,不仅显示出欧洲对新能源汽车的迫切需求,更证明了中国汽车品牌已被欧洲消费者接纳,未来将迎来更多机遇。
今年10月,蔚来宣布进入德国、荷兰、丹麦、瑞典4国市场,通过订阅模式在当地提供服务。此前,领克进入欧洲市场时也采取了订阅模式。
据了解,汽车订阅服务是一种介于短租和长租之间的服务,订阅用户除了使用车辆以外,还可以同步享受汽车的保险、日常保养与维修、道路救援等服务。有数据显示,在欧洲主流高端车市场,订阅服务的市场占有率接近60%。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认为,汽车的本质是高价值、耐用的消费品,而智能电动汽车的一些特质让简化用户服务成为可能。他同时坦言,订阅模式对运营体系、团队的能力都有着更高要求。
有分析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以及数字化服务工具的普及,让订阅模式在汽车领域风生水起。从产品特性上来看,智能电动汽车更新速度极快,用户可能会担心电池衰减或二手车保值率等问题,因此更适用于订阅模式。
在比亚迪、蔚来等中国车企出口产品溢价能力逐步增强的背景下,汽车出海已不再是简单的“单车销售”,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将国内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和高价值产品带到国际市场。事实上,产业竞争从不是单一的产品竞争,而是技术的竞争、商业模式的综合性竞争。
“随着产业创新趋同、迭代加快,创新首发优势的红利窗口期越来越短,需要快速攻关产出深层次、跨领域创新的成果。”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廉玉波提醒说,企业更应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为主体的担当,在各个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上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
杨小林认为,建设汽车品牌绝非一日之功,尤其是在欧洲市场,不仅产品质量标准较高,同时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极强。中国车企既要充分利用好技术、成本上的优势,也要坚持“长期主义”,在产品投放、服务运营和本土化团队建设等工作上注意合理规划。
加快中国汽车在欧洲的普及还需要更多努力。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必须共同维护好“中国品牌”这块金字招牌。同时,中国车企顺利出海也离不开顶层设计,需要来自行业主管部门的统筹和支持,例如解决远洋运输运费高、运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完善汽车标准认证、知识产权保护和金融服务体系支撑等,这样才能为中国汽车出海再攀高峰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