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据了全球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中国凭借巨大的消费市场、全产业供应链,超前的产业政策和技术优势,占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这其中,传统汽车企业主动拥抱变革趋势,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新设品牌、合资合作等方式,提升民族品牌价值,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除具备“先天优势”的比亚迪在新能源自研自产之路上高歌猛进外,东风岚图、长安阿维塔、北汽极狐、上汽智己等自主品牌经过数年培育和市场洗礼,逐渐找到自己的节奏,争取到一席之地。
技术人员在吉利汽车(杭州湾)研发中心的整车24 通道实验室进行底盘测试
尽管对于以燃油车起家的传统车企来说,新能源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时至今日,谁都不会再怀疑,这条路已决无可退。
“新实力”为汽车工业转型开拓新路
2022年8月2日,岚图电动豪华旗舰MPV——梦想家完成第1000辆交付,成为中国高端电动MPV市场首个累计交付破千的品牌。
有专家认为,岚图的含金量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车身、动力电池都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创技术,单车均价超过41.6万元,这是中国品牌MPV此前从未达到的价值高度;第二,前期交付用户中80%为个人用户,说明打开了C端市场。在长期被外资品牌占据的MPV市场,中国品牌能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岚图脱胎于东风汽车。这样“成熟车企+新能源子品牌”的路径,被业界冠以“造车新实力”之称,以区别于互联网企业跨界入局产生的“造车新势力”。
不只是岚图,多家“新实力”均显示出极强的市场影响力。2022年7月,中国乘用汽车联合会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销量榜中前六席均来自传统车企。其中比亚迪以158957辆雄踞榜首,同比增长率高达247.2%,市场份额超过三成。
一众传统车企中,上汽发力较早。早在十余年前国家补贴政策出台之初,上汽就推出了荣威微型电动车E50试水新能源市场;五菱宏光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微型车市场占据销售之冠;2020年底,上汽又推出新能源品牌智己,瞄准高端市场。
广汽旗下新能源车均采用广汽自主研发的动力系统。2022年9月,广汽集团宣布,旗下广汽埃安在今年前8个月累计产量同比增长136.1%,销量同比增长134.4%。
在大宗采购帮助下,北汽曾连续多年位居中国纯电动车销量榜第一,旗下10万元以下的新能源车型尤其受到青睐。后起之秀北汽极狐欲在高端市场破局,无论从动力、设计还是渠道布局方面都在提升和快速扩张。
民营车企中,吉利、长城在新能源方面虽然入局稍晚,但所选择的道路各具特色。吉利积极与互联网企业“联姻”,长城则推出“欧拉”专攻女性和小型车市场,长城魏牌主打高端品牌形象。
比亚迪自2021年下半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其销量在中国市场甚至超过上汽大众。今年3月,比亚迪正式宣布停止燃油车生产,完成了从传统车企到新能源车企的蝶变。
传统车企尤其是大型国企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硬实力”,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完备的供应链、雄厚的资金实力,跟随国家战略的脚步也更加紧密。站在传统车企“肩膀”上,“新实力”们不但承担着为母企转型升级开疆拓土的重要职责,也被赋予掌握核心技术、探索创业新模式、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整体向上的使命。
在体制内创业,却不走国企老路。岚图构建了全新战略、组织机制、商业模式和全新团队。比如体系扁平化,组织架构中去掉很多层级。母企东风公司也奋力整合内外优质资源注入岚图。比如,东风公司的技术中心、三电产业园和智能制造工厂,都对岚图起到重要加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进一步强调国企的重要作用和责任担当,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国企改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成为国有车企探路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多次提出,希望岚图“发扬东风集团文化基因,展现国家队高端新能源品牌担当,打造专业完备的人才队伍,稳扎稳打实现销量快速提升”。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19.4万辆,同比增长1.2倍;新能源汽车出口25.7万辆,同比增长1.0倍。岚图FREE登陆北欧,比亚迪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吉利旗下领克汽车在欧洲开设线下体验店……传统车企借助新能源路线,争先续写“出海”故事。
汽车“灯塔工厂”为“制造强国”奠基
业界普遍认为,相比跨界“新势力”,传统车企的优势在于有更稳定的生产能力和成熟的供应链,技术储备更加厚实。
燃油汽车由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三大件”组成,这是老牌汽车公司的“看家本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三电”,即电池、电机、电控。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显著,在电池、电机、电控几方面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自“八五”期间启动电动汽车相关研究和开发,我国先后实施了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等重大工程。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战略定力,以及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20世纪初,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开创的流水线带动工业生产步入一个新的时代。新能源汽车是当今制造业中链条最长、拉动产业最多的产业链之一,其带来的变革必将为实现“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2022年6月,中国一汽传来好消息,全新红旗H5在一汽繁荣工厂实现量产。这座体现未来汽车设计方向的“灯塔工厂”,承担着中国一汽“十四五”新能源战略规划落地的重任。
繁荣工厂包含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电驱五大车间。冲压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93.7%,焊装生产线自动化率100%;数十万个数据采集点遍布车间,像“触手”和“眼睛”一般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反馈;生产线引入大量自适应工艺,让车型导入成本降低周期缩短,目前可满足5种车型的共线生产。
“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中国一汽在关键领域掌握数十项核心技术,实现混合动力系统集成及控制技术、耐低温电池技术、红旗高动力“智擎”发动机技术、高效率“智纯”氢能发动机等重大创新成果。
按照红旗新能源战略,到2025年将推出13款新能源智能产品,产销量可达到50万辆以上,为红旗品牌整体跨过100万辆做出重大贡献。
2018年,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智能生态工厂落成,今年2月完成二期扩建,产能从10万辆提升到20万辆。在这里,一辆定制电动汽车仅需60秒就能完成生产下线。8月26日,埃安正式开启A轮融资引战,融资150亿元,这是新能源整车行业最大单笔私募融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强化顶层设计和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长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中国离汽车强国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
新技术的产生有高度不确定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至今,一个重要经验是在多条技术道路上妥善处理重点支持与鼓励探索的关系。车企今天的不同选择将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通往不同结局。
传统车企仍是汽车产业动力转型核心力量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展现出强大韧性。新近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建立结构完整、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贯通基础材料、电池、电机、整车、生产装备等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了华北、华中、长三角、珠三角、西南、东北六大产业聚集区,并形成了全球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换电服务保障体系。
华为和北汽合作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新能源汽车配备有智驾导航辅助功能
在汽车产业发展最困难、争议最大的几年中,新能源汽车不断寻求生存机会;仅用数年时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燎原之势已不可挡。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已两次延期实施、今年底到期的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再延期实施至2023年底,预计新增免税1000亿元。保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其他相关支持政策稳定,继续免征车船税和消费税,在上路权限、牌照指标等方面予以支持。
一方面是增长速度远高于传统燃油车的现实,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鼓励导向,多数传统车企认识到,时机已经成熟,要保持企业的发展能力,必须提速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东风提出,未来五年研发投入要达到1000亿元,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下一代汽车制高点;上汽商用车在“十四五”期间计划打造覆盖个人家庭、通勤、物流客运、公交车等全场景的数十款新能源汽车产品;北汽福田将以电动物流车为主线,以城市配送和末端物流为核心市场,到2025年目标实现销量20万辆。
9月6日举行的“2022全球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表示,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很可能会提前3年在今年实现。汽车从发明到现在将近140年,这是全球汽车行业百年来最大的一次变局。
在燃油车时代,中国是跟跑者、追随者。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完全有机会成为领跑者、先行者。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认为,在这场变革中,我国汽车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为我国建设汽车强国提供了机会,但窗口期不会太长。
国际上,在特斯拉继续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排行榜的同时,大众、奔驰、通用汽车、福特等传统车企纷纷制定了详尽的电动化转型路线;丰田和现代则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跃跃欲试……
这是一场长跑比赛,前路漫漫。无论是对“新势力”还是“新实力”,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拉大差距的又一关口。中国企业要正视自身优势及不足,才能在漫长的竞逐赛道上保持领先。